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用垃圾袋挑戰垃圾桶是冒進
從11月3日起,儲存倉荔波縣樟江旅遊景區正式�動創建無垃圾景區活動。據景區負責人介紹,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以前景區內使用的都是垃圾桶。但垃圾桶的設立會破壞自然景觀的和諧,並且景區內設立垃圾桶,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進行維護、保潔。這次創建無垃圾景區,是全國首次嘗試。(11月5日《貴陽晚報》)撤掉景區所有的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遊客們每人一個垃圾袋,讓遊客自己將垃圾帶出景區集中收集處理,這果然是個大膽的嘗試!如果能成功,當然值得慶賀。不過,在筆者看來,如此的嘗試無疑是個冒進,應謹慎推行。維護公共場所的秩序和衛生,要靠遊客的公德意識以及慎獨情操。然而,就目前來看,遊客的公德意識還遠沒有達到"垃圾隨人走"的境地。大學生是文明素養較高的人群,可是,河北的一場招聘會後,包括廢紙在內的一千多公斤垃圾被扔得滿地都是;今年十一黃金周,西湖景區環衛工人在四條環西湖道路上清理垃圾18噸,是平常的近20倍;11萬遊客在北京天安門看升旗,數小時迷你倉最平竟然留下近5噸垃圾……這些,怎能不讓人嗟歎?別說是自覺遵守公共衛生的慎獨情操,就算是有管理人員的監督,也有不少遊客對監督管理人員的勸導置之不理。樟江旅遊景區嘗試用"垃圾袋"挑戰"垃圾桶",讓遊客用垃圾袋帶走自己產生的垃圾,只能說膽量驚人,而談不上創意,充其量也就是一廂情願罷了。在沒有強制約束下,垃圾袋的正能量,垃圾桶的感召,都不足以完全糾正遊客的不良習慣,荔波縣創建無垃圾景區的嘗試,注定是一次冒險行為。或許,當地還會出台配套措施,比如在景區出口處檢查每一位遊客的垃圾袋是否"囊中羞澀"。但對不積極配合的遊客,能罰款嗎?再說,你怎麼知道遊客將自己的垃圾全部放入到垃圾袋里了?他們不能在臨近出口處緊急製造垃圾嗎?在遊客們的文明素養沒有提升到慎獨情操的時候,我們還是腳踏實地地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督促遊客遵守公共衛生,別太樂觀地高估遊客的文明素養,否則,我們弱不禁風的預期慘遭蹂躪不說,景區的衛生或將慘不忍睹。黃齊超(知名時評人)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