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中國軟件服務中心能否“接氣”武漢

  11月15日,self storage由三十多家軟件行業單位聯盟發起的"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在武漢成立;與此同時,"第六屆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信用評價發佈會"在武漢召開;也是同一天,IBM、法國陽獅、飛利浦等國內外IT外包行業領先企業正式入駐武漢軟件新城。軟件產業一系列集中接氣武漢的行動,備受業內關注,也意味著武漢正在發力創建中部地區首個國家軟件名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速鐵路的完善,武漢中心城市優勢逐漸顯現。九省通衢,交通便利,高鐵到北京和深圳分別只需四個小時,飛機至成都或上海基本在一到兩個小時。  從武漢市政府資料顯示:武漢市軟件產業將保持年均60%左右的增速,預計到2015年軟件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軟件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成為武漢市支柱產業。  今年5月,國家工信部在光穀調研武漢軟件新城等企業時指出,武漢有一定軟件基礎,但國內外行業競爭激烈,武漢要"跑得再快些",工信部支持武漢創建軟件名城。中國軟件服務中心 武漢"得天獨厚"?   在人們的印象中,華中地區一直致力發展傳統重工業和製造業,當上海、浙江在金融製造中崛起;廣州、深圳在民營經濟中走強;成都、重慶收穫著西部大開發十年的喜悅,而武漢這座中心城市仍在找尋自己的區域定位。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理事長趙小凡表示,盡管去年武漢軟件業產值只有400億元,但近年來的增幅持續保持在30%,武漢市政府的扶持將有望打造一個新的支柱產業。軟件行業GDP轉化率一般在35%~40%,當武漢軟件業占全市GDP的1%,增幅高于GDP增速兩倍以上,將成為戰略新興產業,當GDP占比超過2%,一個支柱產業就誕生了,武漢軟件業有這個潛力。  分析中國軟件外包的當前形勢,億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鄭時雨認為,這些年中國軟件服務外包受到一些阻力,北京、上海等地成本過高,目前不建議重點發展軟件產業。武漢和西安是中國有能力成為世界級外包園區的地方,這兩個地區能保證產值總量,有一定積蓄能力,一定時間內不會產生成本的過快抬升。  武漢軟件新城總經理邵輝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武漢將成為國際產業資本和沿海資本"雙轉移"的橋頭堡。作為工業重鎮的武漢,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發展軟件外包業,是很好的選擇。這裡有市場,有發展機遇,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武漢擁有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聚集了193家世界500強企業,去年GDP排名全國第九,軟件行業一定會隨著區域的經濟發展共同成長。  ISG中國區副總經理姜振鵬分析認為,武漢目前的優勢屬於相對優勢,主要是每年有接近118萬畢業生,涉及各門專業。如果這個產業集群做到30到50萬人,中國可能只有三四個城市搞服務外包,而如果做到100萬人,中國可能只有一二個城市敢去承接服務外包。所以武漢想真正走下去,規模越大,競爭優勢就越明顯。  雖然區域優勢得天獨厚,僅僅依靠這些來發展軟件產業集群仍然任重道遠。武漢市服務外包行業協會會長耿標不避諱地坦言,每年上百萬畢業生屬於武漢的科教優勢,也是一種規模優勢,但這種優勢無法在短期顯現。另外,軟件外包行業投資至少有3年成長期,如果武漢未來八到九年,將軟件業發展到2000億元規模,政府在政策扶植上的投入,按比例至少要90億元,平均每年10億元,這對任期相對較短的政府而言,無疑是個考驗。  武漢如何完成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全球服務外包方面,印度把握住了中端市場,而中國被壓在底端。即使我們具有創新性的投資,也需要市場客戶買單,如果沒有人願意為你買單,就意味著我們沒有翻身的機會,所以中國內需的市場是中國企業普遍看好的一塊"蛋糕"。  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理事長曲玲年分析軟件產業現狀時指出,現在整個軟件產業都在面臨轉型,第一個轉型就是市場中心,以前商務部一直強調離岸市場,但今後在岸可能是我們的重心。應該說,這是我們和印度最大的區別。印度沒有國內市場,而國內可能成為我們最大的市場。  另外一點,曲玲年分析,目前企業已經開始跟買家分享利益了,由上下游的買家賣家關係,變成了在市場當中互補的伙伴關係,這個轉變是我們最近趨勢性的東西。對於軟件行業來說,轉型一定是由簡單的IT服務,轉換成深度的進入行業的業務流程服務,今年印度提出BPM,由簡單的技術服務,轉換成管理服務,整個形態要發生變化,這是我們將來很重要的轉折點。   "剛去武漢的時候是從零開始,所以說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針對這個行業持續不斷地投入才可以。" 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煒說:"15年前迷利倉大連,產業基礎不如武漢,今天來看武漢是有很大機會的。它需要我們做的是保持成本優勢,挖掘人才優勢,提供企業更多的市場機會。"武漢軟件新城 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支點  在武漢全力打造"中國軟件名城"進而實現"國家中心城市"目標的同時,武漢軟件新城的"�城"無疑為武漢開�一道"城門"。據瞭解,武漢軟件新城是由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億達集團旗下的國內商務園區運營管理專家DLSP合作開發IT服務創新基地,占地3.4平方公里。未來3~5年裡,將容納近1000家企業,提供10萬個軟件人才就業崗位,帶動80萬個相關就業崗位,年產值超過500億元,成為撐起武漢經濟的又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與其他產業的不同之處,武漢軟件新城將實現可觀的綠色GDP,"新城"內無一家生產型企業,工業"三廢"排放為零。項目位於武漢花山生態新城核心區域,與碧桂園·生態城僅一路之隔,為知識型人群提供綠色生態生活空間,構建融自然、生態、人文于一體的產業生態生活圈。  曲玲年強調,軟件外包服務的轉型一定要由簡單的IT服務轉換成深度的業務流程服務。為了配合軟件產業脫離目前現狀,完成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使命,武漢軟件新城將戰略發展目標鎖定在"智慧之城"。  互聯網革命使我們更加快速的進行信息整合與傳播,事實上,它的好處是推動了"雲計算"與"大數據"時代的提前到來。邵輝說:"我們在園區里做的是真正基於雲平台和大數據的思考,這將與武漢地區產業調整相結合。"  智能一卡通、視頻會議系統、微信自媒體系統、服務器資源租賃、多媒體查詢,武漢軟件新城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部分DLSP"智慧城市"的創想,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於園區雲平台的服務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  對此,邵輝提出了對未來的暢想:拿著一部手機每天打開APP商店——園區雲門戶,可以看到今天食堂的伙食是什麼樣子,周邊有沒有店面發佈打折信息,園區里哪些企業在招聘,又有哪些企業在辦講座。這些原本放在企業門戶網站或者是一樓佈告欄里的通知,現在都不需要了。  同樣,這個暢想可以和很多合作伙伴共同實現。邵輝跟很多做雲計算的企業溝通過,這些企業與提供技術和運用的的企業不太一樣,他們無法單純的成為園區的最終用戶。而邵輝的想法是,讓園區的一部分企業成為最終用戶,另一部分是希望和"大數據"、"雲計算"企業共同協作,來為園區共同客戶提供服務的合作伙伴。  "我們希望通過雲的方式推動企業的發展,通過人力資源、投融資服務、為企業服務以及中小企業很關注的公共服務平台。"邵輝介紹說,園區管理和園區服務搭建整個智慧園區大平台。第一個是針對園區管理體系和硬件,包括對智慧樓宇、智慧營銷、智慧交通,配套智慧家庭來提升園區運行效率,低能耗,管理水平。第二個是針對園區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針對園區的服務同樣基於"智慧"體系上。"過去政府曾經給我們一定資金,希望我們在光穀軟件園做一個軟件人才前程無憂。當時我們認為,做網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但是前程無憂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智慧資金運作模式是一個園區公司很難操作的。"邵輝坦誠地說。"到後來,'大數據'整合讓我們做了一個嘗試:把社會上最優秀的人才服務機構,包括培訓、在職人員、人才服務機構整合在園區服務平台的基礎之上,直接通過公共電子商務平台推送給企業,或者企業把它的需求建立在我們的電子商務平台上,去在商務平台上尋找所需要的人才服務。"  提到外包產業很自然的就想到,人多解決就業,離岸服務,加快就業轉移,但是這只適合1.0狀態下的外包產業。智慧城市的建設、配套服務的完善,是軟件產業由1.0到2.0過渡上的非常大的機遇。  除了"智能",在武漢軟件新城的建設中,也更多的提到了企業服務。高煒說:"今天大家看的2.0,企業更願意融入園區的發展中,我們可以考慮拿出一部分資源,對焦需要的企業,為企業提供打包式服務,來探索新的園區發展模式。 "  武漢市政協副主任、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文彤表示,湖北省武漢市和高新區一直都非常重視軟件服務外包的發展,為把武漢軟件新城打造成中國軟件名城,進而實現武漢市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專門出台了除國家扶植軟件信息產業優惠政策之外的一系列鼓勵政策,並通過積極有效的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助推武漢軟件新城以及武漢軟件產業的向前發展。  億達集團董事長孫蔭環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在大連軟件園創辦的15年裡,可以說聚集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個基礎上再做武漢軟件新城,不管是從客戶資源還是運營管理上,都會有一個飛躍。"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