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阿里騰訊“火拼”打車背後:移動支付借力標準化應用“圈人養錢”

安卓[ 這背後則蘊藏著另一層邏輯:移動支付借力高頻標準化的應用,積累的車流、人流和信息流未來一定可以轉化為清晰的盈利模式 ] "我們公司正在和微信談,以後你就可以用微信支付車費了。"1月27日,在騰訊的大本營深圳,一位出租車司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臨近春節,騰訊和阿里卻沒有閑著,1月20日,獲得騰訊投資的嘀嘀打車宣佈追加2億元預算請全國人民打車,21日,快的打車隨後宣佈與支付寶錢包聯手再投5億元請客打車。嘀嘀打車的補貼方式是乘客減10元,每天3單,司機獎10元,每天5單;快的的補貼方式是乘客減10元,每天2單,司機獎15元,每天5單。在兩大互聯網巨頭的遙控下,兩家打車軟件不相上下。�所周知,出租車行業的電召市場利益關係盤根錯節,打車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但緣何如此備受互聯網巨頭的青睞,讓阿里、騰訊甘願為此燒錢?這背後則蘊藏著另一層邏輯:移動支付借力高頻標準化的應用,積累的車流、人流和信息流未來一定可以轉化為清晰的盈利模式。在移動支付方面,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之間的戰火已經四處蔓延。打車APP的混戰在北京,快的和嘀嘀的密集競爭區,一個出租車司機可能會同時與兩家打車公司合作,把一單生意分成兩筆來做,這樣就可以拿到25元錢的補貼。"其實,同時和兩家公司合作,並不矛盾,主要看乘客願意用哪種軟件,但有的時候其中一家打車公司的人也對我們說,另一家公司的軟件會影響其使用,要求卸載。"北京一出租車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當然,這是互聯網公司業務人員在拓展資源、跑馬圈地過程中使用的不大地道的小動作。那麼,打車市場目前的競爭格局究竟如何?易觀國際對去年第三季度打車APP市場進行了監測,其發佈的報告顯示,快的打車的市場份額為41.儲存8%,嘀嘀打車為39.1%。但據快的提供的數據,快的打車在全國用戶數已經達到2300萬,每日訂單量超過30萬筆。而據嘀嘀提供的數據,嘀嘀打車在全國用戶數已經達到3000萬,每日訂單量超過50萬筆。嘀嘀打車似乎又超過快的。在這個全新的市場上,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有兩個寡頭,但沒有一個權威的數據能夠說明白這兩個寡頭究竟誰上誰下,兩者也都在你追我趕的過程中。嘀嘀打車CEO程維曾公開表示,2014年計劃布局100個城市,每天提供100萬次出行服務;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則預測,2014年快的打車業務量或將獲得10倍的增長。快的打車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他們做到現在,僅開拓了不到1%的市場份額。那麼,照此邏輯測算,即便所有打車APP軟件加在一起,也不過佔領了2%~3%的市場空間。但是,想吞下剩餘的市場,難度其實很大。本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主要是通過與司機一對一的談合作,較少與出租車公司或行業協會進行公對公的合作,這種緩慢的推進方式也緣于目前整個國內出租車行業落後的運營體制:在絕大多數城市,出租車公司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組織,管理職能缺失,出租車司機更像是散兵游勇。另外,出租車公司或者電調中心也相繼開發了自己的打車系統,固守自己的山河,有些城市的監管甚至也會介入到打車的應用行業,出台規定強制統一在線打車APP,或建立統一的電召中心。爭奪高頻標準化應用一對一地談合作,是一場漫長的攻迷你倉戰,但阿里和騰訊卻甘願為打車APP埋單。據瞭解,阿里通過支付寶錢包和快的打車之間的合作始于去年5月,而在其前一個月,快的打車剛剛獲得阿里的天使投資,據媒體報道,快的打車主動找到阿里,45分鐘就把阿里搞定。去年11月,快的打車與另一家市場份額靠前的打車APP大黃蜂合併,阿里再次跟進投資1億元。騰訊則參與了嘀嘀打車B輪和C輪的融資,尤其是今年1月初的C輪融資,嘀嘀打車獲得了來自中信產業基金和騰訊等公司共1億美元的投資,同一時間,嘀嘀打車宣佈其客戶端實現微信支付功能。由此形成了"快的+阿里"、"嘀嘀+騰訊"的競爭格局。據瞭解,通過支付寶錢包的打車模式是:支付寶幫助出租車司機把他的個人二維碼打印出來,做成工牌,下車時,乘客需要拿著支付寶錢包掃一下,手機自動跳轉到付款的頁面,而錢到賬後,司機會收到短信提示,司機再點一下,就立即轉賬到他的餘額寶里。在這個過程中,司機和乘客的聯繫僅是一個二維碼。通過微信平台打車,乘客在通過微信叫車的過程中已經獲知司機的姓名和嘀嘀個人賬戶,結賬時,乘客用微信支付給司機賬戶付錢,司機收到的錢是進入到其嘀嘀打車的賬戶,而不是微信支付的賬戶,當然也無法轉賬到他的理財通。也就是說,嘀嘀打車和微信的合作並未打通微信內置的業務鏈,但司機和乘客從叫車的那一瞬間就是綁定的狀態。"打車是一個高頻應用,而且是一個標準化的應用,其標準化程度比餐飲要高得多,比如說,我們打車的程序都是一樣的,上車—計價—支付—下車,這非常適合移動支付在線下創造支付場景,同時,打車也離不開支付,只有打通了支付環節,才具有打車APP存在的意義。"上述快的打車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解釋和支付寶的合作時如是說。"我們要的就是支付使用習慣,通過對於打車軟件的應用,令用戶習慣支付寶錢包。"阿里一位相關負責人一句話概括了合作目的,而這,也正是微信支付的目的所在。盈利模式的"圈人養錢"盡管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都在普及各自的移動支付習慣,但打車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事實上,在打車這個過程中,無外乎兩端可以實現收入,一個是司機端,一個是乘客端,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從司機端收費,還是從乘客端收費,都不大現實,況且,為了進行市場推廣,兩家互聯網巨頭還需要對兩端進行補貼。但這個行業如此被看好一定有其內在邏輯,"只要是有應用,未來就有變現的空間,"一位支付行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當打車軟件掌握了大量的車流、人流和信息流,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把社會上的閑散資源利用起來,盈利模式自然就出來了。他舉例說,掌握了車流以後,打車公司就可以做一些同城快遞的業務;掌握了信息流後,就可以深入挖掘出租車司機的內在需求,給他定制來往機場的大單子,然後再從中抽成等。"互聯網就是這樣,先應用,再去想盈利模式。而對於移動支付來說,線下有很多支付場景都可以用移動支付來替代,通過前期的燒錢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慢慢培養起來,也會有很多東西可以做。"他說。"我們現在已經有很多收入的方式正在探討之中,但目前還不方便對外說。"上述快的打車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嘀嘀打車內部人士也表示不方便透露盈利模式。"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用戶離不開你了,你就自然有錢賺了。"上述支付行業內人士說。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