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絕不能拿“歷史城區”當搖錢樹
原址保護、原真性複建,文件倉當然是對古城歷史的最大尊崇。但需要大筆投入不說,還缺乏現代社會中的經濟利用價值。這個選擇對每個城市管理者來說都是個挑戰。錢從哪來?錢從哪掙?沒有足夠的開發價值,其保護性、維護性的資金就會捉襟見肘。現在,像南京、蘇州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區寸土寸金,商品房開發都能賺上盆滿缽滿,旅遊效益也非常顯著。在"歷史城區"的問題上,是忠於歷史遺產 價值還是追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項目開發效益,考驗著城市主政官員的神經和良心。以徹底消滅真實為代價,以改頭換面為特色,帶有現代符號的假古董、偽古跡層出不窮,玷汙歷史的,有之;借舊街區改造為名行樓盤、別墅商業開發為實的"保護性拆遷",大肆牟利,出賣歷史的,有之。當然,調整發展觀、政績觀,在古城保護整體規劃中走出誤區並規行合一,還原歷史的,也有之。像蘇州這次的城區保護等級劃分,就屬於後者。在去年下半年,蘇州市存倉佈"三區合一",成立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設置高規格管理機構(區管委會作為省政府派出機構)進行整體保護———已被有關專家評價為古城保護的"蘇州模式"。蘇州在古城保護上不遺餘力,犧牲實利,不以高樓大廈標榜城市形象,而以古城風貌打動世人的做法,修復了曾經迷失的城市自我和城市自尊,值得推崇。當我們陶醉于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時,需要停下腳步,回望歷史的深處,看有沒有失落什麼。比起滿大街的高樓,古街區、古村落、古建築,確實顯得"矮矬窮",但是,它們是我們的"昨天"。銘記歷史對每一代人來說,都是無條件的!我們不能讓古城特色一天天在拆遷中消失。在這方面,城市的決策者們更是責無旁貸。習近平在湖北農村考察時著意強調,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不是"塗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在城市建設中,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摘自2013年7月23日《現代快報》)自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