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校車,奔跑的方向

  本報上虞9月4日電  記者 裘一佼  暑氣退,儲存倉秋風起,小小少年入學堂。同樣開始奔跑的,還有全省900多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專用校車。  據省教育廳校園安全管理處最新統計,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有接送需求學生總數近81萬人,其中60多萬名學生依靠公共交通,6萬余名學生依靠專用校車接送。  "如何上學放學?"在城鎮化發展和中小學布局調整過程中,校車的出現讓人看到了希望。繼國務院去年頒佈《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後,浙江省率先出台地方實施細則,每年花1億元來保證學生交通安全。  萬眾期待下,校車由誰運營、如何運營、怎樣監管成為各地積極探索的新方向。在新學期開學之際,本報記者走進上虞城鄉,探究一輛輛橘黃色校車前行的背後,那些關於孩子的平安、責任和難題。  一人上學,5人守護  早晨7時,上虞市梁湖鎮潘窯村,皂湖小學一年級新生宋子晨拉著媽媽的手,連蹦帶跳走到村口的空地上。  這裡豎著"校車站點"黃色標誌牌,也是此刻村里最熱鬧的地方。27名小學生自覺地站成一列,低年級的孩子由家長陪同候車。  就在同一時間,上虞交旅學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的其他29輛校車穿行在城鄉結合部和山間鄉村的公路上,從早晨6時到7時45分,分58條線路覆蓋15個鄉鎮,把3500多名學生陸續送到22個學校。  "長鼻子來啦!"村道拐彎處,一輛醒目的橘黃色校車正緩緩駛來。停靠穩當後,車門打開,宋子晨向媽媽做了個鬼臉,跟著其他孩子一個個上車。他牢牢記著自己的座位號,坐定後,麻利地系好安全帶。  就在孩子們上車前,隨車管理員曹巧珍走下車,站在車門口數著上車的人數。在她的接送單上,清楚地列著乘車孩子的姓名、座位號、班級號、家長聯繫電話等信息。潘窯村應到27人,實到27人,她核對無誤後打上勾,並告知家長放學後校車的送達時間,最後一個上了車。  "長鼻子"調了頭,直奔學校。潘窯村離皂湖小學有近20分鐘車程,上學時間正是村民外出打工的時候,摩托車、拖拉機、電動車占據了大半條路,再加上山路蜿蜒,有一段緊靠皂李湖,孩子們上學放學的安全一度困擾家長。  司機朱建華緊握著方向盤,路況複雜,他把車速嚴控在50碼以內,儘量不踩急剎車。他從2006年開始為學校開校車,皂湖小學兩條學生接送線路、7個停靠點早已爛熟于心,甚至坐車的學生他也能叫出一大半,但每次上路,"神經總要繃緊的"。  在他前方,有一個行車記錄儀,能為校車進行GPS定位,車內還有3個攝像頭,分別對準司機、學生和前方道路。此時,交旅學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姚海琴正在監控室里跟蹤著朱建華的行車線路、駕駛時速,一旦有超速或違規行為,立刻記錄下來,作為考核司機的依據。  20分鐘後,"長鼻子"到達學校,皂湖小學校長陳銀剛來到下車點,幫助孩子們下車。這天,陳銀剛是行政值周老師,他的職責就是確認孩子們齊數到達,並把他們送到各個班級。"從家里到校車再到學校,這三個環節無縫對接,各方職責明確,效率也更高。"陳銀剛說。  7時45分,"長鼻子"已經來回跑了4趟,將98名學生安全送到皂湖小學。  一個學校,8條專線  15時30分,放學鈴聲響起。小越鎮中心小學36個班級門口,陸續出現了20多人的隊伍。在一個小時內,892名坐校車的學生將從8條線路分別回家。  五(3)班的王雨露舉著班牌站在隊伍最前方,她將把班里坐校車的同學帶到學校後門的候車棚里。她同時也是校車鎮南線的路隊長,班里坐這條線的學生共有7人,她要負責點名,並把請假同學的名字報給值日老師。  15時40分,27人的隊伍走到停車棚,五(3)班的8位路隊長分別把隊伍帶到8條線路的等候位置。王雨露把隊伍領到"鎮南線"的牌子下,那裡已經有近100名其他班級的學生。  "有一個學生沒到。"王雨露把名單交給王莉娜。王莉娜是這趟線路的值日老師。她照著名單上的聯繫方式,給沒來的小朋友父母打了電話,確認孩子媽媽會接她放學,不用再等。  15時45分,王雨迷你倉價錢等來了校車。王莉娜將孩子們交給隨車管理員,在互相確認人數無誤後,她們在"接送車管理日誌"上分別簽字,50座的校車載著45名學生駛出校園。  其實,小越鎮地處上虞北部的平原,最遠的線路也只有5公里,但是學校挨著329省道,大貨車經常呼嘯而過。  學校原則上規定,不滿12周歲且家離學校超過1.5公里的學生可以申請乘坐校車。"實際上,如果家長有要求,並且家住校車線路上,我們都儘量滿足。"校長王珺瑜說。  這個學期,892名學生申請坐校車,占全校學生的一半,也是全市乘車人數最多的學校。交旅學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分給小越鎮小7輛專業校車,王雨露們為校車付出的費用是2元/天。  在王珺瑜看來,校車市場化運營,解決了學校對校車"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2006年,上虞市財政專門劃撥2000萬元購置了141輛校車,並進行鄉村道路改造,車輛產權主體為上虞教育體育局,購置後劃撥給相關學校,由所在學校進行管理。  小越鎮小當時分到10輛自備車,"但是,學校自備車使用過程中存在的管理不專業、駕駛員隊伍不穩定、車輛老化等安全隱患,仍然困擾著學校和家長。"王珺瑜說。  這也是141輛校車尷尬的處境,2011年,自備車全部退出運營。當時,一個想法落入了人們的視野:由市場來解決校車經營管理,由學校來負責學生的安全教育,再由政府部門負責監管。  "從政府統包統攬轉變為購買社會服務。"上虞教育體育局副局長丁福軍表示,"接送車並不是關起校門來能夠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協調與配合。"  一家運營,多方監督  公司逐利,這是商業規則。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北京、山東、江蘇等地的部分縣市也在嘗試校車市場化運營,但因監管缺位,校車安全上路依然困難重重。如何借市場之手做好公共服務,這是上虞專業校車正在探索的路徑。  8月29日,離上虞濱江小學博文校區開學還有兩天。校長房永軍的工作日誌上,有一項工作打上了重點記號:增加校車接送點。  博文校區的學區範圍內本來有17個村,因為濱江新城的建設,新加入了8個村共300多名學生。新學期開始後,校車的3個停靠點也需再增加4個。  這天下午,來自交通局、運管所、公安局、街道共10名工作人員齊刷刷地來到學校,他們要沿校車行駛路線進行線路踏勘,決定是否增加停靠點。  這是"校車檢查考核組"日常工作的一個片段。兩年來,在上虞交旅學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的58條校車線路上,每一條線路、每一個站點都是由多部門聯合辦公一一敲定,同時,公安、交通、教育和安監4個部門還指派專門人員,每星期3次以上對專營公司的學生接送情況進行暗訪並打分,年度總分直接與專營公司的平安考核獎掛�。  上虞教育體育局安全科科長唐金海告訴記者,政府根據車輛運行及管理成本額度,每年向專營公司提供成本補助900元/生;同時設立平安考核獎,根據考核組的評分,最高每年設200元/生。"相比政府財政全盤兜底的校車運營,用績效獎勵的方式更能引導公司提升校車服務。"唐金海說。  "公司負責、市場運作、部門監管、政府獎勵",這是上虞專業化校車最核心的思路。兩年前,上虞交通旅遊有限公司中標承運學生接送業務,並成立專營公司——上虞交旅學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投入資金500萬元,購買30輛校車,招聘本地40歲至50歲之間、有多年客車駕駛經驗的司機34名,隨車管理人員32名。  "保證校車服務人員有愛心、有責任心。"上虞交通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偉東坦言,校車服務是"微利",之所以看重此業務,關鍵還在於生源穩定,收入有保障,"而且是一種公益服務"。  對於吳偉東來說,目前比錢更重要的,則是校車的路權。公司對校車車速有限制,最高不超過60千米/小時,但從校車的監視錄像來看,對面的來車極少避讓,尤其在路況較好的公路上,後面跟著的司機常常會不耐煩地按喇叭。  "這是全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每一個人負起責任,校車制度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吳偉東說。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