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針鼻兒大的事,一攬子解決
本報通訊員 賈佳"郭師傅,文件倉謝謝儂!"家住松江放生池社區的莊小妹懷抱著一台新修好的豆漿機,一臉滿意地到前台結了賬。如今,修一雙鞋,縫補一件衣服,配一把鑰匙,這些小事也要"開張票"到前台結賬,這個流程讓莊小妹覺得很新鮮。"以前,釘個鞋掌只能到小區門口找師傅,有時候,還找不到人,難辦著哩。"生活中,居民難免為了一些小事犯難。近日,方松街道社區生活服務中心試營業,修鞋、補衣、配鑰匙,這些針鼻兒大的事,終於也有了一攬子解決的"專屬之地"。記者看到,在大廳牆面的匯總表上,排列著家電維修、家政服務、洗衣裁補、日用品維修、心理咨詢、日間托老、助殘服務等14大類近百種生活服務項目,幾乎囊括了市民所能想到的生活問題。為了定價合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還"打聽"清楚每項業務的"市場行情",再按"8折"給予優惠。被社區生活服務中心請進門的老師傅也有 "來頭"。負責家電維修的郭學治是居民中的"紅人",他不但是維修高手,而且熱心公益,在社區"便民服務日"常見到他忙碌的身影。與郭學治相同,其他許多老師傅也早就在社區中與居民混得"臉熟"了。"開業前,我們把全區有名的老手藝人摸了個遍,把口碑最好的請了回來。"相關負責人介紹。"修鞋匠"李平生頭一回坐進了存倉櫃台"。李平生說,過去,一把大陽傘,一台修鞋機,一條圍裙,一個工具箱,就是他的全部家什了。風吹日曬等客來,是修鞋手藝人的工作境況。而今,"修鞋專櫃"是按照李平生的操作需求定制的,坐在敞亮的大廳里,李平生說:"感覺還真不同。"說起創辦社區生活服務中心,這個呼聲來自于社區居民,也源於街道舉行的社區成員代表會議。每年,來自方松街道各基層單位、居民區的幹部和居民代表,包括松江大學城7所高校的代表,大家圍坐一堂,探討一年中居民最關心的熱點話題、民生問題。這時,人大代表進選區搜集來的意見,也正式被拿到"台面"上匯總商議。"建一個生活服務中心,解百姓小事之憂"的提議就位列其中,引起了關注。"方松街道34個居委會56個小區,居民對日常小修小補的需求很大,每月一次'便民服務日'總是不能滿足要求。"街道社管中心負責人彭強表示。就在今年的社區成員代表會議上,與會代表們通過投票的方式,從12項最受百姓關注的熱點項目中選出10項,作為街道的年度民生實事工程。"創辦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的提議高票入選。據瞭解,社區生活服務中心還將根據居民需求,發展起更多諸如旅遊票務、物業維修、家具裝潢甚至美容美發等業務,並通過引入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為居民提供服務。自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