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如何發展具有時代特色 和壯鄉風格的文化產業

王洪濤大力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和壯鄉風格的文化產業,self storage對於建設文化強區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區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必須看到,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夠,與人民群�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要充分挖掘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並結合當今時代特色的文化元素,以現代產業的運作模式與方式,加快發展既具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市場競爭力的壯鄉風格文化產業。為此,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是生產對接市場、滿足當代大�審美價值需要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前提,也是大力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和壯鄉風格文化產業的關鍵。為此,一是完善現代文化產業市場運作體系。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鼓勵相關行業協會、各類文化中介和交易服務平台發展,不斷培育現代文化市場主體;拓展創新符合現代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經營管理和營銷運營模式與方式,不斷提升文化企業現代化運營技巧和水平;探索適合文化產業規模化生產和麵向東盟大市場運作的模式與機制,促進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要素市場發展。二是優化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在壯大文化旅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廣告節慶等傳統文化產業的基礎上,加快文化軟件、動漫遊戲、新媒體及文化信息服務、數字出版等以數字技術為載體的新型文化業態發展,鼓勵原創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三是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推動文化題材、品種和載體的不斷創新,增強文化的時代表現力,增強文化產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充分開發具有廣西特色的文化資源充分開發獨特的文化資源是廣西文化產業走差異化競爭道路的前提,也是大力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和壯鄉風格文化產業的核心。為此,在堅持文化開發與文化保護並舉原則的前提下,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對特色文化的開發整合力度。運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力量,促進廣西特色文化與工業、農業、迷你倉遊業、演藝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按照規模化、集約化要求,發展以特色文化資源為主要開發對象和產業鏈長、產品鏈多的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產業集聚區。二是推進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區域發展布局。突出北部灣經濟區海洋文化、開放文化,桂西經濟區紅色文化、生態文化,西江經濟帶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的特點,依托南寧、桂林、柳州、百色和北海等中心文化城市,找准切入點,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鮮明、互為支撐的具有壯鄉風格的文化產業區域發展格局。三是著力打造壯鄉風格的文化產業品牌。在文化景觀資源、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著力打造像桂林山水式樣的文化旅遊品牌;在人文風情資源濃厚的地方,著力打造像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壯族"三月三"歌節和瑤族盤王節等式樣的民俗文化品牌;在文化藝術資源豐富的地方,著力打造像靖西繡球式樣的民族文化藝術品牌,等等。此外,還可以通過促進創意文化與特色民族文化的融合,打造像"印象·劉三姐"式樣的民族文化創意品牌。建立和完善支持保障體系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和壯鄉風格的文化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是深化文化產業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探索通過發揮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職能,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機制和經驗。二是完善政策保障。完善各項政策法規,從市場准入、稅收、金融、土地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給予文化產業發展支持和保障。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各級財政投入,設立專項資金,引入風險投資資金,引導擔保機構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擔保服務。四是加強國際市場空間拓展服務。將中國-東盟博覽會打造成為廣西與東盟文化產品交流、交易的支撐平台,制定各項措施,鼓勵優秀文化企業"走出去",為推動具有時代特色和壯鄉風格的文化產品走向東盟、走向世界提供各個方面的服務。五是加強人才保障體系建設。建立與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快深諳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和現代文化產業運作的文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為大力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和壯鄉風格的文化產業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作者為廣西財經學院副教授)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