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通識攻略:清貧生外遊難
暑假期間,迷你倉新蒲崗同學們紛紛在機場打卡,拍下航班指示牌,通知一眾親朋戚友即將外遊。不過,這可能是來自中上家庭學童的專利。團體調查發現,即使有關愛基金資助,低收入家庭因不懂如何申請,失去外遊學習機會,這是否等於輸在起跑線?這種遊學團與旅行團又有何分別?Q:外遊學習是否必須,對學生有何幫助?A:現時,社會資訊發達,在網上亦能找到大量其他地方資料,擴闊眼界,外遊學習不見得是必須的。不過,前往外地與外國人親身接觸,可了解多元文化,增廣見聞,有助學童確立發展目標。另外,外遊對學生考試或升學都有幫助。現時本港不少語文或通識題中,題目涉及時事,多角度思考可助學生考取較佳成績。而升學甚至就業,學生需接受各種面試,外遊經歷有助學生表現自己。Q:為何近年家長愈來愈重視課外活動?A:近年,本港社會風氣轉變,學業成績不再是好學生的唯一指標,要求學生多元化發展,即使部分名校收生時亦偏好有才藝的學生,令家長無法忽視子女的才藝發展。另外,不少中產家長有較多資源,並有較強危機感,於是編排更多的課外活動,希望子女優於同輩。延伸思考1.減少跨代貧窮問題上,政府是甚麼角色?A:政府應保障社會各階層皆可獲得相等質素的教育。除了關愛基金支援低收入家庭學童外,政府應保迷你倉出租低下層學童可接受高質素的基礎教育。近年,不少傳統名校轉為直資學校,一般家庭都大嘆子女失去進入名校機會,其實政府應確保津貼學校的質素,令中下階級的學童都可接受較佳的基礎教育,令他們不會輸在起跑線上。2.跨代貧窮對社會發展有何影響?A:跨代貧窮將令社會貧富懸殊更嚴重,甚至令社會低下階層失去向上流機會。社會上層將愈來愈不了解低下階層,漠視低下階層的利益,而低下階層的市民會覺得社會不公,勤奮工作亦只能餬口。社會矛盾將愈來愈嚴重,社會怨氣上升,令政治或經濟可能不穩。3.今天香港,教育是否仍是脫貧的有效方法?A:現時,上流社會累積大量資金,地位愈益鞏固,即使有高學歷仍難以進入上流社會。不過,高等教育仍是幫助低下階層改善生活的有效方法,即使未能進入上流社會,但仍能找到較穩定的專業工作,改善家庭生活。基層童乏暑期活動礙學業 2013/07/15政壇:小氣候:反直資火頭燒起 2013/07/11名校認錢唔認人 教育愈窮愈見鬼 2013/06/04SUN驚奇:最低工資難脫貧 倡補貼低收入家庭 2013/04/30向上流動路不通 前途悲觀怨氣增 2013/03/05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聯絡電郵:studies@on.cc儲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