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寂寞星球》闖蕩天涯

任何一位熱愛自助旅遊的背包客,迷你倉相信曾經手執一本旅遊天書《Lonely Planet》(中譯:《寂寞星球》)闖蕩天涯。最近,出版社在澳洲裁減過百員工,「天書光環」或不再。對筆者來說,自有感捨之情,但也是意料中事。這本旅遊書是由托尼•韋勒(Tony Wheeler、MaureenWheeler)夫婦創辦。1970年10月,畢業不久的韋勒購買了一輛100多英鎊兼破得不能再破的汽車,帶�新婚太太展開自助式旅遊。他們花了一年時間從英國出發,經過歐亞多國到達澳洲自助旅遊。在結束旅程後,很多人詢問他們的旅行信息,於是,夫婦二人決定�手編寫一本旅行工具書來幫助那些背包客們,最終在1972年出版了《寂寞星球》的第一本旅行指南《便宜走亞洲》(Across Asia on theCheap)。作者再加推印度等亞洲國家的自助遊,以及漸漸擴充至歐美等地區,也帶動了不少年輕人拿起背包自助行的旅遊方式。當時資訊不流通,這旅遊指南是初級背包客的明燈,而且書中的旅遊方式很自由、預算極低,極受歡迎。在我的案頭,備有很多本不同地區的《Lonely Planet》,例如柬埔寨、西班牙、法國、埃及、英國等……這些旅遊書,文件倉經陪伴我走過不少旅遊路。在旅遊前,先購買了這些天書鑽研行程,然後仔細選出有用的資料,拿起紙筆逐項記下。雖然書有點笨重,翻書看地圖找旅館、尋食肆等,相當有用。在圖片行先的年代,大家可能給《Lonely Planet》的字海嚇怕,全書都是密麻麻的。除了地圖,便是文字資訊,例如地區歷史、文化習俗、語言、推介閱讀等等,一本書往往逾數百頁,但景點的彩色相片只佔約十頁左右。這是與目前的旅旅遊書大相逕庭的。後來,隨�《Lonely Planet》愈來愈受歡迎,書中介紹的旅館和食肆等也往往因受旅客歡迎而悄悄加價。在這樣子下,書中的資訊就變得不夠新了,筆者在數年前到法國一行便深深感受到了,唯有在當地掏出智能手機上網查資料了,在TripAdvisor、Wikitravel這些網站也可找到更快、更實用的資訊。再加上,曾爆出該書出版社為了省成本,而再沒有派人實地考察,只付鈔給當地人提供資料,真大感失望。雖然《Lonely Planet》之後曾作出革新,加多了圖片,但又不及另一旅遊書系列「DK Travel」,但還是未見起色。時代巨輪下,人還是要不斷進步,否則被淘汰時,已後悔莫及。編者按文:高級採訪主任劉美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