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餐館里機器人當跑堂

趙弋 劉金鳳 周昱含 尹曉宇"您好,mini storage歡迎來到揚子餐廳,我是機器人盈盈,很高興為您服務。"齊頭簾、大眼睛、身材高挑、一身紅色唐裝的盈盈微笑著迎接客人。她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研發的餐飲服務機器人。2012年3月,她被副所長駱敏舟送到江蘇常州科教城揚子酒樓內進行為期4個月測試。上菜、對話她都成"在酒樓里做試運行前的最後調試時,大家都特別開心,"機器人系統實驗室秘書陳丹惠笑言,"我們團隊里另外一位成員李岩鋒還和盈盈合了影,拍得跟新郎新娘似的。"盈盈"工作"的4個月裡吸引了不少好奇的顧客圍觀。"可以站在餐館門口迎賓,幫客人點菜並把可口的佳肴送到餐桌旁,還可以播放《致愛麗絲》這樣的名曲,或者與客人進行語音對話來填補無聊的等餐間隙。"參與設計、研發這一款餐飲服務機器人的工程師劉忠傑介紹。比起爆紅于網絡、只會重複削面動作的奧特曼外形機器人,盈盈負載的功能要豐富得多。盈盈的服務體貼周到。走到餐廳門口,她會通過紅外技術感知到你的到來,揮動手臂並奉上一句甜甜的"歡迎光臨";當你落座後,按下點餐按鈕,她就會沿著地上由黑色膠帶鋪就的"軌道"而來;取下腰間的平板電腦,你可以自由選擇菜品,所點菜單會迅速通過無線信號傳到後堂大廚處;菜肴裝盤後,大廚會根據工作人員之前所記錄的包廂號,在盈盈身上的平板電腦中按下台號,然後她便會向目的地而來。通過無線射頻識別,一旦電子標簽與指令一致,她便會停下來,招呼一句"您的菜品來了",美味就上桌了。盈盈始終表現出親切、溫和的服務態度。研發團隊通過完善其語音系統,將盈盈的語調、停頓、柔和度都盡可能往類人化方向調試。如此一來,她的"好脾氣"也給前來用餐的顧客帶來了美和新奇的雙重感受。她就像一隻不知疲倦的陀螺,只要有電就能持續運轉。對於這樣一位標兵"員工"的存在,揚子酒樓的姜經理直言:好處不少。既能吸引很多顧客前來就餐,增加酒樓的經濟效益,又從來不會叫苦叫累或者偷懶打諢。但很多網友對此似乎並不買賬,直呼"外形太滲人",酒樓內的一位女服務生也曾被她嚇了一跳,"周圍黑��的看不大清,還以為是幽靈呢!"駱敏舟對此表現淡然:"我們從事的是機器人技術,外形設計不是強項。"並且,出于壓低成本的考慮,研發團隊更關注的是應用,而不是外在。餐桌上的創意從最初決定研發餐飲服務機器人,到現在漸臻完善,經歷了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2011年4月,一次餐桌上的談話使大家萌生了研發餐飲服務機器人的想法。"我們幾個同事一起吃飯的時候談起了機器人項目,如果是機器人來給我們送菜豈不是很好玩。大家一拍即合,於是就有了研發的想法,後來很快就立了項,並迅速建立了6人研發小組。"陳丹惠告訴我們。在那次聚餐之後,一晃6個月過去了,研發小組已經設計出餐飲服務機器人的雛形:一個寬0.4米、長0.5米、高1.5米的方方正正、毫無曲線可言的身子上面,安著一個塑料服裝模特的頭,兩條胳膊中只有一條可以揮動,能提供的服務也僅僅是迎賓。駱敏舟很不滿意:"且不說功能單一,也太難看了吧,這要是送到餐廳還不把人給嚇死!"在被駱敏舟批評後,研發成員更加頻繁地出現在研究所2樓150平方米的實驗室內,圍在盈盈身邊開了20多次會議,討論如何為她梳妝打扮,1.75米的個頭,瓜子臉,時尚的BOBO頭……2012年2月,盈盈終於從"怪獸"變成了"美女"。"駱所長對這時的機器人已經比較滿意,就讓我們把她送到揚子酒樓進行測試。"機器人系統實驗室主任趙江海說。初到揚子餐廳,盈盈引來了�人圍觀,大家都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這個身材self storage好但表情僵硬的服務員。盈盈似乎也很想證明自己能幹很多事情,前期表現非常好,但後來過了新鮮勁,她也會偶爾耍耍小脾氣,比如顧客進來也沒反應,有時還會到處亂跑。對此趙江海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盈盈'身上的光電傳感器不夠靈敏,有時也可能是因為裙子太長,遮住了傳感器,導致她無法接收顧客和軌道傳出的信號。"另外,盈盈還無法識別方言,有一次顧客用方言問"都有什麼菜啊",她卻回答"今天天氣很好"。趙江海說,"還由於我們把傳感器的位置放得太高,'盈盈'無法識別到比較矮的物體,使'她'有一次不小心撞到了一個在前方玩耍的小孩。"根據試用的反饋,盈盈也在不斷地改進。在下調了傳感器的位置之後,她能檢測到高度15厘米以上的障礙物,並主動停下,避免相撞。"針對上次測試時出現的線路容易鬆動的問題,我們採用了模塊化裝置,把不同功能劃分到不同的模塊區域,並分別套上外殼,最後用螺絲釘簡單的把各個模塊連接到一起,這樣問題就解決了。"趙江海介紹。目前研究小組還在進行語音對話和傳感器靈敏度的升級,接下來還打算進行市場化推廣。投"企"所好來推廣餐飲服務機器人要真正走向市場,要做的事情不少。酒樓的孫經理表示,派機器人上崗抓眼球不錯,但實用性還太弱。她的靈活性畢竟不如真人,只能順著鋪好的軌道行走,速度也比較慢,目前還不能完全依靠她工作,"機器人不能端湯湯水水,也不會推門,只能把菜送到包廂門口,接下來則要服務員完成。"她的語音識別功能不夠理想。一旦環境比較嘈雜,機器人就無法與顧客準確對話。孫經理還建議,1.75米的身高也需要"變矮",理想狀態是1.65米左右。雖然機器人服務員不會喊苦喊累,也可以吸引不少顧客,但是4.5萬元的成本,再加上保養、維修等其他費用也不算便宜,畢竟當地聘請一位服務員所支付的年薪還不足4萬元。另外,她的壽命也只有5年左右,"如果成本回收期比較短,並能額外給我們帶來很多顧客,我或許會考慮購買這樣的服務員。"孫經理說。存在這些比較明顯的不足,餐飲服務機器人真的能來到老百姓身邊嗎?對此,趙江海告訴本報,成本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將來推廣中會實現流水線生產,這樣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單個機器人的成本不會超過兩萬元,"我們目前還在對機器人的對話功能進行升級,提高她語音識別的準確度。另外也在增加機器人左臂的承重,以後端湯湯水水也不會有問題。"但對於機器人靈活性低的問題,研發人員則表示,沿軌道行走是成本最低的方式,考慮到這一點,這一問題並不容易解決。打算使用餐飲服務機器人的餐廳還需滿足一定條件:最好具有一定的規模,客源的流動性要大,這樣才會保證足夠的吸引力。另外,"因為每個餐館的實際環境不一樣,場地大小、桌子的擺放、人員的走動等都會給市場推廣帶來困難。實際推廣過程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很多。"駱敏舟說。針對這一問題,研究所打算採用訂單式的推廣方式,根據不同餐廳的不同需要,會對機器人的功能進行調整,投企業所好,並會在訂購她的餐廳進行為期半年的試用,試用過程中發現任何新的需要或問題,都可聯繫技術人員進行進一步修改。駱敏舟表示,經過試運行階段的改進和完善,目前該機器人投入市場的條件已經具備,已有不少企業和研究所聯繫,有意在其日常經營活動中使用該機器人,但要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投放,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對此,北京大學工學院智能控制中心的研究員則表示,對機器人服務員的發展前景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不能僅僅局限于現階段的效用比。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人工成本的日益提高,機器人本身性能也在完善和穩定,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的。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