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扎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冬日冰城哈爾濱,倉 雪花輕柔曼舞, 一簇簇、一團團, 把城市裝點得分外妖嬈。創建文明城市的火熱情懷和有力行動, 正激發出這座城市的空前活力。"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創建文明城市, 不僅要實現外在環境的美觀整潔, 更要實現社會的和諧、 人民的幸福", 無數人品評著這句創城標語 的內涵。近日, 本報記者就此走訪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訪黑龍江省委常委、 哈爾濱市委書記林鐸記者: 哈爾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現實意義是什麼?林鐸: "全國文明城市" 是國家授予一個城市的最高綜合性榮譽, 是一個城市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會文明、 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綜合體現, 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無形資產、 戰略資源和城市品牌, 是城市軟硬件高度集成的標誌。創建文明城市是全面推進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 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綜合載體。創城既有助于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實施, 又能有效解決人民群�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更有利於促進城市管理的現代化、 精細化、 長效化,有益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提升廣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創城也是市委市政府為人民群�謀求福祉、 提升群�幸福指數的職責所在和價值追求。只有動員人民群�廣泛參與, 文明城市建設才能有根有魂; 只有讓創建成果普惠人民群�, 文明城市建設才能長期推進。哈爾濱市始終堅持把群�觀點、 群�路線貫穿到創城工作的各個方面, 堅持創建惠民、 創建利民、 創建化民、 創建為民, 從為群�辦實事抓起, 從群�日常行為養成做起, 努力把創城的過程變成踐行群�路線、 造福人民群�的過程。記者: 哈爾濱如何踐行 "創建惠民", 切實提升群�幸福指數?林鐸: 文明城市建設就是著力解決人民群�最關心、 最直接、 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哈爾濱市在創城工作中, 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將新增財力向民生工程、 創建領域傾斜, 財政支出占比達65.8%。近兩年來,哈爾濱市累計投資552億元, 落實140個惠民行動項目, 致力于解決社會保障、 醫療衛 生、 教育文化、 創業就業、 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 建立素質教育特色示範學校85所, 新增城鎮就業11.6萬人, 為1.3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 城鄉居民幸福指數名列全國第三。記者: 哈爾濱創城有哪些優勢及對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林鐸: 哈爾濱素有 "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 美譽, 是我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 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總人口1064萬。哈爾濱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是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 預計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5000 億元。無論從經濟、 社會、 生態、 文化傳承等方面, 都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目前, 哈爾濱市已取得全國省會、 副省級提名資格城市第三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全國127個城市第八名的成績,為力爭2014年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創城對哈爾濱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年來, 全市開工建設停車場35處, 完成經緯街、 友誼路70棟建築40萬平方米裝飾性節能改造工程。全市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65萬套, 人均教育經費支出已接近千元, 創建標準化學校400余所。哈爾濱城區環境明顯改觀, 很多樓體煥然一新, 城區道路清掃和清冰雪機械化率、 水沖洗率明顯提高, 環境衛生髒、 亂、 差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記者: 哈爾濱如何踐行 "創建利民", 改善環境、 整治秩序?林鐸: 哈爾濱市著眼改善居民出行和居住生活條件, 加速推進道橋建設、"一江三溝一河" 整治、"穿衣戴帽" 等工程建設, 3年累計完成城市建設投資1600多億元, 新建改造道路560條, 建設橋涵129座, 城市道路總里程增加293公里, 地鐵1號線通車試運行, 哈西客站建成使用, 哈大高鐵正式開通,城市立體化交通網絡日趨完善, 城市交通承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記者: 哈爾濱如何踐行 "創建化民", 提升市民素質、 弘揚文明風尚?林鐸: 哈爾濱市圍繞 "以德潤心、 以文化民" 這一根本點, 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營造文明的社會氛圍。 組織實施志願服務 "1144" 工程, 開展治理 "五黑"(黑餐飲、 黑物流、 黑歌廳、 黑煙草、 黑網吧)、 整治 "五亂"(亂扔垃圾、 亂占馬路、 亂貼廣告、亂停車輛、 亂掛牌匾)、 倡導 "五誠"(誠信物業、 誠信餐館、 誠信車行、 誠信商場、 誠信旅遊景點)、 推行 "五進"(道德講堂進社區、 進 企業、 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的"四個五"行動。"夕陽紅"義務服務隊、"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遍及市區,城市先後湧現出謝尚威、張麗莉、高鐵成、楊惠、蘇澤軍等一批時代楷模,志願者註冊人數已達84萬人,培育形成了哈爾濱文明新風尚。記者: 哈爾濱如何踐行 "創建為民", 加強政風建設、 提高服務群�能力?林鐸: 哈爾濱市出台 《哈爾濱市行政問責規定》, 對 "不作為、 亂作為、 慢作為、 假作為" 問題, 尤其是對服務基層、 改善民生不到位問題進行問責處理。在領導幹部中開展 "俯身抬頭" 行動, 讓各級幹部深入基層辦 實事, 胸懷全局謀長遠, 遠離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切實轉變作風。組織群�對銀行、電信、 水電氣熱等22家 "窗口" 單位進行民主評議。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企業、 社區、 學校、 軍營、 村鎮, 面對面訪民情、 問民需, 形成了幹群同心同德、 上下同頻共振、 各界廣泛參與的創建格局。傳承文脈 弘揚文明哈爾濱是一座有豐厚文化底蘊和國際品位的城市, 歐式建築雲集, 人文藝術薈萃,生活潮流時尚……哈爾濱在中國古代是 "肅慎"、"挹婁"、"黑水靺鞨" 等先人的棲息之地, 阿城區曾是"金源文化" 肇興之地, 在金上京博物館文獻中, 記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造文字、 立刑法,合縱連橫, 搏擊人生的功業。自 1898 年修建中東鐵路後,"建築文化"、"教堂文化"、"啤酒文化"、"音樂文化"等融入本土文化, 中西合璧, 文明風尚盛行。在1750米長的中央大街上, 匯集巴洛克、 文藝復興、 古典主義、 新藝術運動等時代風格的30多座受保護建築。 附近的拜占庭式聖·索菲亞大教堂, 縈回響著 "宗教文化" 鐘聲,馬迭爾賓館的琴音追憶著 "猶太文化" 經商故事。 哈爾濱道外區多條老街獨具特色的建築群, 是城24小時迷你倉多元文化融合的見證。及至近現代,"盜御馬" 的竇爾敦等很多名流政商駐足于哈爾濱, 甚至二戰時期還收容過很多流離失所的猶太人,"包容文化" 成為哈爾濱這時期的主要特質。後來的 "北大荒文化"、"冰雪文化" 等, 都是這種城市包容精神的生動寫照。傳承城市文脈, 弘揚文明精神, 使我們的城市再繁榮也不失城市特色, 再紛擾也不丟追求和信仰。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核心的創建文明城市活動, 賦予哈爾濱新的城市文明和時代精神。寒冬, 上萬名公安幹警、 環衛工人冒雪工作, 沿途商家有的為他們送上暖手的 "熱寶",有的請他們喝碗熱乎乎的姜湯。道路上前邊有車打滑, 後邊的司機都會下來幫著推;雪天生意不好, 私營企業老闆們乾脆宣佈放假, 帶隊上路清雪。很多車主看到有人打不到車挨凍, 就主動捎他們回家; 一些車友還會自發出動馬力強勁的四驅車上路拖車。張麗莉、 謝尚威、 高鐵成、 楊惠、 蘇澤軍等一批平民英雄, 成為文明楷模, 全市志願者達近百萬人……。哈爾濱到處傳播著文明精神, 以及溫暖與感動。哈爾濱創城活動, 極大釋放城市正能量,激發城市空前發展活力, 政治文明、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社會文明、 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人民群�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城市正在向全面深化改革進發。人民群�是創城主體, 人民群�是改革的原動力。在喚起城市文化的力量同時, 更要弘揚城市精神文明之光。這些, 正是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效能、 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促進城市科學發展的 "魂脈"!優化城市布局 再展美麗容顏 ——哈爾濱創建文明城市綜述哈爾濱創建文明城市進入一個新階段。目前, 哈爾濱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在中央文明辦公佈的省會和副省級提名資格城市中位列第三; 哈爾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在公佈的省會和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八。冰城哈爾濱距離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漸行漸近。"創城" 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哈爾濱創建文明城市以來, 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科技創新城、 哈南工業新城以及群力、 哈西、 哈東區域建設穩步推進, 團結、 王崗等20個試點小城鎮建設進展順利,20個市級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全面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造福百姓, 重點實施了三環路南部聯通線、 主城區跨區跨線銜接等路橋工程, 依蘭松花江大橋主體合龍, 超額完成農村公路建設任務, 強化路橋維修養護, 城鄉路網進一步暢通完善; 加大城鄉接合部和出城口整治力度, 拆除違章建築370萬平方米, 城市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進一步提升。哈爾濱在創城實踐中更加突出文化品牌建設, 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當地大力弘揚哈爾濱城市精神", 廣泛開展 "感動哈爾濱人物 (群體)"、"十佳公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 評選活動; 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 提升5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19個省級園區和基地的規模效益; 發揮地緣優勢, 加快培育對外文化貿易主體, 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創城極大推動旅遊產業大發展, 擴大了城市影響力。哈爾濱成功打造 "迷人的哈爾濱之夏" 城市品牌, 實現旅遊總收入553億元, 同比增長20.5%。繼成功打造 "浪漫的哈爾濱之冬" 後, 全市又強力推出 "迷人的哈爾濱之夏" 旅遊新品牌, 更加豐富了旅遊產品體系, 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擴大了城市影響力。頂層設計帶動 "創城" 提質增效這兩年, 哈爾濱市強化組織領導, 提升 "創城" 保障力; 科學制定規劃, 明確目標責任, 組 成學習考察組赴其他先進城市, 借鑒提升 "創城" 工作水平; 通過強化社會宣傳、 新聞宣傳和網絡宣傳, 營造 "創城" 社會氛圍; 通過開展聯創活動、 載體活動和搭建網絡創建平台, 形成了 "創城" 聯動態勢。2013年, 哈爾濱以創城推進節能減排,促進資源節約, 確保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4%, 完成300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重點解決電力、 水泥行業和農業汙染問題, 確保水、 氣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分別削減3.2%和0.4%; 大力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汙水收集處理率、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汙泥處置率分別提高到95%、 85%和50%。同時, 哈爾濱正在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活動, 保護自然生態和城鄉環境, 確保2013年底前各項指標基本達到考核標準。全市將改善市區空氣質量, 整合供熱資 源, 力爭完成市區分散燃煤小鍋爐拆並改造任務, 適時發佈PM2.5等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加強對磨盤山等重點飲用水源地保護, 繼續 抓好 "北國水城"、"百里生態長廊" 和 "三溝一河" 整治工程建設; 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加大城鎮園林綠化景觀建設力度, 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哈爾濱率先建設雲計算人口公共資源信息化平台本報訊 哈爾濱市積極推進智能化人口信息共享系統建設,通過實施雲計算示範應用項目,目前已改變了以往人口信息資源管理分散的局面。哈爾濱將公安、民政、人社局等7個部門與人有關的信息統一匯集到一個平台,通過比對、統計分析,確保人口信息的準確和透明,既可保障政府部門對特殊群體的救助,也能通過動態監管,使社會管理服務工作更加公平和完善,並將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升到一個全新水平。據哈爾濱市常務副市長聶雲凌介紹,智能化人口信息共享系統的�用,體現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社會管理理念的創新。市政府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利用雲計算現代化信息技術,開發出領先全國的專用軟件,對政府各部門信息進行收集、整理、錄入、優化,打造一個全新的政府高效管理、服務應用平台。該平台的建立應用,將促使行政效能的整體提升。哈爾濱各個行政系統的信息資源原來較 為分散游離,缺乏統一標準。有的信息不准,有的相互重疊,有的相互矛盾、相互撞車,根源就在於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技術支撐,導致政府部門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問題,很多事靠拍腦門或協商辦理,客觀上造成政府管理不是缺位就是越位,甚至導致不作為、亂作為等弊端。聶雲凌強調,人口公共資源信息化平台建立後,有效整合了各部門人口身份信息,只要輸入身份證號,就能顯示有關全部人口信息。這一方面使公民個人辦理工商、稅務、社保等業務時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為政府實施有效管理提供了翔實依據。以往由於信息不對稱,間接導致的社會利益分配不均等問題,造成貧富差距大,矛盾激化難解決。政府搭建的這一平台,提供了一個公用基礎信息庫,促使社會公共資源均等化。平台還將不斷健全完善,實現標準化,讓市民共享公共服務的陽光。迷你倉旺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