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空中有朵“數據雲”
青稞人物:程學旗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 究員 車品覺 阿里集團數據委員會會長 大衛·芬佈雷 《大數據雲圖》作者空中有朵"數據雲" 本報記者 李光敏 走上雲端 大膽預言 很難想象,mini storage當地球上不同角落的人們同時登陸同一個購物網站時,他們看到的頁面並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你此前的每一次購物行為,都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塑造了一個數據化的"你"。當你再一次登陸,店家會自動識別你的信息,像個老熟人一樣,推薦你可能需要的商品。於是,網站有了"千人千面"的效果。 這是"天邊的魔術師"——大數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 人們並非剛剛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很多年前,航空公司就已經開始利用數據決定機票的價位,銀行利用數據搞清楚該貸款給誰,信用卡公司則利用數據偵破信用卡詐騙。但直到最近,數據才真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數據雲圖》的作者大衛·芬佈雷認為,Facebook和穀歌這兩大公司的出現,從根本性上改變了大數據遊戲:"任何一個享受這些服務的用戶都生成了一條數據足跡,它能夠反映出我們的行為。每次我們進行搜索,例如查找某個人或者訪問某個網站,都加深了這條軌跡。" 除了存儲搜索結果中出現的網站鏈接,穀歌還能存儲人們所有的搜索行為,以驚人的洞察力掌握搜索行為的時間、內容以及它們是如何進行的。穀歌據此優化其廣告,使之從網絡流量中獲益,甚至預測人們接下來會採取怎樣的行動。"這種對大量的人機數據進行捕捉、存儲和分析,並根據這些數據做出預測的能力,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數據。" 大衛·芬佈雷說。 當用戶尚少時,要存儲所有用戶的數據足跡並不是什麼難事。但隨著用戶數量激增,面對超過10億的好友和1萬億的網頁搜索量,這些公司不得不抓緊研發新技術來存儲、分析數據。於是,一場被稱為"大數據"的科技創新應運而生。 大衛·芬佈雷介紹,互聯網零售巨頭亞馬遜為大數據應用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亞馬遜除了在產品推薦、網站測試等常規領域採用數據驅動的方法,其面向公�的"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更為企業開展大數據行動鋪平了道路。有了它,大數據分析不再需要在IT上投入固定成本,獲得數據、分析數據都能夠在雲端簡單、迅速地完成。這使得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有能力獲取和分析大規模的數據——而在過去,它們很可能因為無法存儲而不得不選擇放棄。 《紐約時報》把2012年稱為"大數據元年"。這一年,許多高端消費公司加大了對大數據的應用,Facebook、LinkedIn及Splunk等多家大數據企業完成了上市,與此同時,這些企業的商業用戶也開始期待以一種同樣便捷的方式來獲得大數據的使用體驗。 走下雲端 謹慎務實 起源於大洋彼岸的大數據"風暴"席卷了整個世界,但在中國,人們足足花了一年時間才初步理解這場"風暴"的實質。 2013年底,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程學旗領銜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發佈了《2014年大數據發展趨勢預測》白皮書。"相比于2012年有關大數據的討論只停留在概念層面,剛剛過去的2013年,無論是在應用還是技術方面,大數據都變得更'務實'了。"程學旗說,國內一些生產領域已開始實實在在地落實大數據的價值,並探索大數據驅動的業務模式。 阿里集團數據委員會會長車品覺介紹,在淘寶業務中,以前只有廣告、推薦會用到大數據,而現在,大數據無處不在。如果你認為淘寶上的某段頁面文字只是碰巧出現的,那就錯了。事實上,整個網站的布局、字體大小、顏色、按鈕以及其他所有設計,都是經過多次測試後找出的轉化率最高的方案。 金融大數據、企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政府管理大數迷你倉和安全大數據成為了2013年的新熱點。消費品企業試圖利用大數據找出客戶所需的商品,以此提高產品銷量;醫療企業想借此提供更便捷、更定制化的醫療保健服務,政府則希望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更好地管理城市,提供公共服務…… 大數據的飛速發展使互聯網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公有雲市場。一方面,微軟、IBM、亞馬遜等國外巨頭的公有雲業務先後入華,另一方面,阿里、百度等國內企業也在部署公有雲業務,激戰在所難免,輸贏前景難料,但可以肯定的是,越來越多原本有大數據意識卻受制于成本的中小企業,將在大數據應用上有所作為。正如大衛·芬佈雷所說,"改變"並不是指大數據從無到有,而是指它的規模和價格發生了變化。其力量所在,是不僅能收集和分析更多的數據,還能讓更多的人以更低的價格受益于這些數據。 但大數據安全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個人的隱私越來越多地融入大數據中,而各種來源數據之間的無縫對接、越來越精准的數據挖掘技術,使得數據擁有者掌控了大量的信息和"秘密"。由於系統故障、黑客入侵、內部泄密等原因,數據泄漏隨時可能發生,從而將造成難以預估的後果。雖然目前尚無較好的解決辦法,但這一問題已經成為2013年全行業討論的焦點。車品覺透露,阿里正致力于建一張數據地圖,以保證數據安全隱患能及時"被看見"。 "如果一個公司有數據,卻沒有數據的文化,它是很難開展讓更多人用數據的,所以大數據實際是一種態度。"在2013年年底的一個論壇上,車品覺提醒在座同行,"無線的數據越來越重要,當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移動端購買產品,或者用移動端和PC端共同完成一個購買動作的時候,數據可能會出現斷裂。" 無線時代,大數據可能精確地關注到一個人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下做了一個購買決定。"移動端界面越來越小,用戶做決定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這就對推薦的精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車品覺認為,誰能最先解開移動端大數據的密碼,誰就掌握了消費者的控制權。 追問一下 硅穀取代華爾街? "硅穀的風險投資家們開始前赴後繼地為大數據企業提供資金,這真是前所未有的狀況。大數據將引發下一波重大轉變,在這場轉變中,硅穀有望在未來幾年裡取代華爾街。"大衛·芬佈雷在他的新書中寫道。 的確,華爾街正面臨人才流失。無論是在哈佛、耶魯還是普林斯頓,人才從金融流向科技公司趨勢逐漸加強。對於那些激情滿懷的年輕人來說,華爾街是天堂,但現在他們更喜愛和信任硅穀。 傑夫·哈默巴赫是一位哈佛數學天才,2006年,他離開華爾街投行貝爾斯登加入Facebook,成為Facebook最早搭建數據分析模型的人。通過對海量用戶數據分析挖掘,他完成了Facebook CEO扎克伯格交給他的使命:弄清楚用戶點擊廣告的動機和方式,這也為Facebook打開了高速盈利的閥門。 2008年,傑夫離開Facebook開始自己創業。談到原因,他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我們這一代人中最聰明的那些都在想著怎麼讓更多人點擊廣告,這簡直糟糕透了。"現在,傑夫的公司正在幫助醫生們找出"癌症患者都有哪些共同基因",以提示有類似基因的人提前預防和治療。 在不久後的將來,大數據應用程序可能讓現在必須依靠手工執行的大量活動全部實現自動化,無論是為發佈的博客尋找最佳讀者還是開車去工作。在舊金山等城市,智能停車表可以匯報街道上是否還有停車位,司機通過簡單易用的手機應用程序就能獲得這些數據,有了它,人們也可以通過手機撥號或者使用移動應用來支付停車費。用《大數據時代》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的話說,小到"以最合適價格和時機購買衣服",大到"重要的經濟決策中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大數據都會告訴你如何做。文件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