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全國版) - (托斯卡納藍天下

本期導讀一提到托斯卡納,迷你倉最平人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起燦爛的陽光、綿延的丘陵、一望無垠的花田、牧場和果園,以及寧靜又樸素的鄉村農舍。在不少中國人心目中,托斯卡納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更是淳樸、富足的世外桃源的代名詞,令人神往。在托斯卡納南部、亞平寧山脈的中端,有一座保持著14世紀以來田園風光與古堡原貌的山城蒙特普恰諾(Montepulciano)。說起蒙城的上鏡,那是專門出過一本書的,包括《暮光之城3:新月》、《英國病人》、《托斯卡納豔陽下》等好萊塢大片,都曾在此取景拍攝。此外還有1999年版的米歇爾·菲芙主演的莎翁作品《仲夏夜之夢》、1987年版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等等。歐洲電影和意大利本土影片在蒙城取景的次數就更多了,據說至少有12部。去年8月底,廣東著名雕塑家許鴻飛赴意大利西西里和托斯卡納舉行巡迴展覽。資深文化記者呂蓓卡作為隨團人員,見證了此次中意文化交流的盛況。在與意大利朋友的日常接觸中,她更是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國和意大利這兩個同樣擁有悠久歷史、古老文明的國家之間,存在著一種精神上的默契,例如重視家庭、熱情好客、享受生活。風物辭典Montepulciano Montepulciano是一座以美景、美酒和美食著稱的古老山城,同時,它還是一個優質葡萄品種的名稱,專門用以釀造紅葡萄酒。這種葡萄酒具有紅寶石的色澤,並帶有乾果、果醬、苦杏仁和木材的香氣。16世紀時,教皇保羅三世曾讚譽產于此地的瓶裝葡萄酒是"最完美的液體",作家大仲馬更是不止一次地表達了對當地美酒的癡迷。丟旗舞丟旗舞又被稱作拋旗舞。意大利舞旗藝術可上溯至公元1世紀之初,從最初具有軍事與宗教雙重意義的表演程式,漸漸演變為一種頗具文藝復興時期濃郁風情的民間舞蹈。表演通常在露天廣場舉行,表演者身穿傳統民族服裝,手持彩旗,在歡快的鼓樂聲伴奏下,瀟灑從容地表演各種揮舞、旋轉動作,演出在漫天飛舞的拋旗中達到高潮。古老,就是她的標簽 9月初的一天傍晚,一輛大巴載著我們離開羅馬,經過近3個小時的車程,蒙特普恰諾到了。在穀歌地圖上,這個地方被譯為"普爾奇諾山",我覺得按音譯叫她"蒙特普恰諾"更好。這個寧靜的古城,早在公元前4-6世紀伊特魯利亞人的古希臘時期就誕生了,現在城中的博物館里保存著很多當時的出土文物和殘片。這裡也幾乎是意大利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總匯,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各種建築風格都有遺存。我們看到的市政廳和主教堂,主體都是文藝復興時的建築,但是教堂內卻存有大量14世紀的痕跡,因為這座教堂最早建于13-14世紀,後來文藝復興時期,對教堂進行了創造性的修復,所以各種痕跡彼此疊加……城中的博物館、圖書館,甚至古酒窖都有600年以上的歷史。完好的古城門巍峨壯觀,牆上掛著城中正在展覽的德·基里科(上世紀20年代形而上畫派創始人)的畫展海報,可見藝術在此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城牆另一側則掛著城中一寶——新發現的卡拉瓦喬(文藝復興後期重要的代表畫家)的自畫像,這幅自畫像被完好地保存在此地博物館一個單獨的展室里。沿街而建的建築一部分是古老的舊城,一部分是後來新建的部分(從600年前到100年前不等),如今都變身可愛的遊客商店,有賣紀念品的,有賣水果蔬菜的,有皮具店、時裝店,更多的是咖啡屋和餐館。住在山腳的這些天,我們幾乎吃遍了這裡最有特色的餐廳。比如有一家地標餐廳,這裡餐廳的戶外部分正好占據了一個很好的觀景位置,極目望去,托斯卡納田野獨有的"拼布"景致盡收眼底;老遠就看得到的、高踞在山頭的古城似幻似真,難怪不少電影都在這裡取景。因為對歐洲電影不熟悉,只知道一部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的影片《天堂》。但我清晰地記得茱莉亞·比諾什在這座二戰時期意大利後方的修道院里照顧毀了容的英國病人的場景,《托斯卡納豔陽下》更是片如其名,非蒙城莫屬。那精彩絢麗的丟旗舞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沒想到這次許鴻飛雕塑展的開幕式上,主人們就準備了這樣一場盛大的丟旗舞,而且表演者全是清一色的少年,真是帥呆了!貴族酒的故鄉當晚,又是一個漫長的晚餐,當地最大的酒莊主盧卡請我們在他自己的紅磚酒莊里享用私家菜,菜是盧卡的巴西太太親自做主廚帶領家眷做的,相當美味,尤其是那道雞肝醬烤麵包,香軟松脆,香氣四溢!在酒莊里用餐,各種美酒當然是盡管喝,我們餐桌腳下就是一塊玻璃地板,透過玻璃可以看到底下蒙特普恰諾的酒窖。說起蒙特普恰諾,它作為意大利貴族酒產地的名氣比它城市本身的名氣還大,不信你去百度上一搜,翻過很多個頁面目錄都是講它著名的蒙特普恰諾貴族酒(Vino Nobile,譯作"諾比來",有DOCG標誌的一等紅酒,意為原產地標準工藝限量版)。這種酒17世紀就被歐洲人稱為"酒中之王",原是特供教皇飲用,後來擴展到教皇和意大利的貴族,如今普通人如你我也可一飲,不得不感謝盧卡等莊主們的勤奮了。盧卡英俊高大,迷住了好幾個同行的女孩子,她們馬上給他起了外號"碌卡"(廣東話,意為刷卡),說明盧卡就是個高富帥,看,名字都叫"碌卡"……之後的行程都有"碌卡"相陪,地標餐廳、酒窖餐廳、酒桶間餐廳、蘑菇餐廳,在這裡吃過的每一餐都令人難忘——想起第一天到達時,此行的策展人Gigi,一位生于托斯卡納的佛羅倫薩藝術家兼商人,曾經說過:在意大利絕不會出現跟風的情況,因為大家都想跟別人不同,都想做最好的,所以無論是餐廳、酒莊、旅店、小商店無不各有特色。每天我們從山腳的酒店穿過城門,再爬上山,一路上,不知在數不清的可愛小店里耽擱了多少光陰,每個人都收穫了意大利皮鞋、皮包、披肩,還有家庭自制的薰衣草潤膚露和各種紀念品……當地的富足主要來源於酒業和旅遊業,遊客多來自歐美,每年夏天20萬遊客中2/3是外國人。蒙城每年7月還會舉辦盛大的國際藝術節,它是歐盟11個重點項目之一,也是意大利唯一的一個,到2013年已經舉行了38屆。漢學家館長的中國情結到了托斯卡納,最大的驚喜是蒙特普恰諾的城市介紹是有中文版的,所有的文字資料都有中文相配,連菜單也不例外。當地小美女塔基亞娜中文很流利,唯一的缺點是怪腔怪調,倒是別有一番風情。她在現場翻譯的時候總是手舞足蹈,連她用中文"思考"的時候,手腳都跟著比劃。塔基亞娜是當地市圖書館的館員,館長是西維亞·卡拉曼達。西維亞館長跟中國的情誼長著呢,她爺爺是意大利共產黨、法律專家,新中國成立初期不被世界承認,有人攻擊中國的法律法制,她爺爺受中國迷你倉請前去考察,回來寫了一本書,向世界表明中國的法律很健全。她爸爸媽媽則是記者,她隨著家人在中國生活,一直到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北京,她能不是個中國通嗎?所以她家里掛著兩幅齊白石的真跡一點不出奇,因為西維亞的爺爺就是白石老人的朋友,當時中國畫的價格多便宜,只要是熱愛中國文化的老外,一定收藏得起。西維亞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漢學家,她曾經翻譯過楊絳的《將飲茶》並由此成為楊絳的好友。她跟莫言等中國作家也都是朋友,莫言2012年12月9日在斯德哥爾摩瑞德皇家學院作專題演講之前,還送了西維亞一本帶簽名的中文版《酒國》。原來,莫言作品的意大利文譯本的譯者也正是西維亞介紹的。西維亞說中文時發音其實也有點怪,好在很穩重、很慢。她語調低沉,緩緩地介紹她的世家,帶我們來到市政廳廣場後面的市圖書館。這裡簡直就是中國文化大全,除了樓梯間和走廊上懸掛的歷任主教和教皇的大幅畫像。西維亞還專門為中國書籍開設了一個展區,比如齊白石的畫冊、楊絳的譯本、莫言的書、許鴻飛的雕塑畫冊,還有西維亞童年帶回意大利的上世紀50年代的一些中文書、西維亞的法學家祖父寫的書、記者父母描述紅色中國的書……圖書館進門處掛著利瑪竇在中國傳教的歷史掛圖,看來這位西維亞矢志不渝地要做中意文化交流的傳播者了。塔基亞娜說,圖書館其實只有3位員工,就是她自己和西維亞夫婦。前面提到那本寫蒙城電影拍攝地的專著,作者之一就是西維亞的丈夫。電影一般的小城婚禮9月7日上午,許鴻飛雕塑展開幕儀式匯集了當地各界名流,山下的錫耶納國際學校校長帶著多位教師和學漢語的學生都來參加,還有市長和商會代表,以及本地雕塑家群體。表演丟旗舞和鼓樂隊的少年們先是在古堡開幕式現場齊聚一堂,然後在古堡和市政廣場之間巡遊一圈,最後在廣場上正式舉行丟旗舞表演,真讓人大開眼界。第二天下午正趕上周末,一大早就看到裝飾著婚紗的婚車載著盛裝的新郎新娘,開向山頂的教堂,等我們走到山上,真的趕上了小城婚禮。相當多的親朋好友前來祝賀,大人笑、孩子叫,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女人們戴著漂亮的帽子,穿著禮服,男士們西裝革履,帥哥美男雲集,意大利男人最帥——此話不虛。婚禮儀式與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在《婚禮進行曲》伴奏下,新郎從岳父手里接過新娘,又神聖又甜蜜,神父為新郎新娘主持婚禮並祝福……而我作為混進現場的不速之客,始終得到友好的微笑。儀式結束親友們紛紛步出教堂,兩位新人在神壇上又補拍了很多照片,他們的婚禮也像中國一樣,有兩個朋友幫忙拍照和錄像。當兩位新人終於拍攝完畢,走出教堂,門外的親友們每人手里握著一小袋白白的東西,好像米粒一樣,小天使們嘰嘰咕咕興奮莫名。在兩位新人跨出教堂大門的瞬間,白白的米粒紛紛灑向二人。我撿起來看,果然是米粒,這一定是一種祝福,就像我們中國婚禮有人撒蓮子花生一樣!看到大家輕鬆歡笑,我以為婚禮圓滿結束了,想不到所有人聚集在教堂外的台階上還不肯走,都在聊天,眼前都是衣香鬢影、俊男美女。原來他們是等攝影師拍合照,一起見證這場婚禮的賓客足有五六十人,連拍了3張才算完成。古老的教堂山牆映著這群盛裝的快樂人,還有一輛小巧像迷你Cooper的時尚小婚車,別有一番風情。神水、溫泉、葡萄園接下來的3天里,我們走訪了蒙城久負盛名的神水、溫泉、葡萄園,領略了3種截然不同的水之魅力。托斯卡納地區的溫泉在整個歐洲都十分出名。我們去這家叫Terme,這兒的溫泉區休閒客絡繹不絕,項目繁多,火山泥面膜和純植物花香全身護理是附加亮點,在溫泉泉眼處泡浴當然是最吸引人的內容。價目與我們國內的差不多,只是面膜與護理都相當快節奏,洋妞的手法也比較潦草;泡溫泉則是25分鐘一場。可能是旺季客人太多,之前我獨自在溫熱的椅榻上靜候小睡反倒是最好的享受,小房間里簾幕低垂,燃著印度香,除了一盞蓮花燈發出微光,安靜得讓我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神秘鏡頭。說到神水,凡是來到蒙城的遊客都要去古老的神水博物館轉轉。傍晚時分,我們到達時正逢每天的舞蹈和演出時間,大叔大媽們踏著歡快的舞步,跳著健身操和交誼舞。演出似乎頗專業,女歌手輪番上場,不僅打扮豔麗,而且把現場氣氛調動到最high,有酒吧DJ的功效。老闆迎上來接待我們這批來自中國的參觀者,把我們領到一個磚砌的古老水井前,講述此地世代相傳的故事。據說,這種名為"聖特倫娜"(Sant'Elena)的神水可以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清腸並化解腎結石,博物館進口處就陳列著神水所含的礦物質。當晚用餐時我們紛紛抱著大玻璃瓶裝的聖特倫娜水(有氣泡的和無氣泡的),開懷暢飲,比盧卡的貴族葡萄酒還要受歡迎……晚宴高潮的部分是老闆娘出場了,老闆娘性情奔放,熱愛藝術,喝到興頭兒上,抱住我們此行的男主角許鴻飛不放,還臉貼臉讓大家拍照,謀殺了現場媒體記者和專業攝影師的大把菲林……最後一天我們來到有200年曆史的意大利最好的紅酒酒莊,它用獨特的方法釀制一種名叫"聖酒"(Avignonesi)的甜酒。這種酒的工藝相當複雜,且不論葡萄掛果後對天氣嚴苛的要求——渴陽光、忌雨水,而且要持續到有霜的節氣才夠糖分,採摘必須全程人工操作……光是在酒桶里儲藏的時間就要長達10年,這樣的酒如何能不昂貴?現任莊主弗吉尼女士來自比利時的葡萄酒世家,她的丈夫負責全球銷售。他說有一位來自中國的買家是他最大的客人,因為他每年都會坐專機來訂一大批聖酒。穿過葡萄園的石子地,是酒莊的豪華會所,來品酒的客人可以在這裡用餐,室外是大片的綠色田野、一棵巨大的無花果樹;室內是枝形吊燈下、扎著古典白圍裙的侍者,濃香的甜酒和烤肉……主客盡歡,飯後大家到院子里散步,主人摘下綠色的無花果給我們吃,竟然很甜!古堡、田野、教堂、藍天、鴿子、葡萄園……時間在這裡似乎是靜止的,所以才能600年不變。你抬頭看看廣場鐘樓上蒙城的標誌物就知道了——這個在多部電影里以大特寫出鏡的戴尖頂帽子的孩子在敲鐘!幾百年過去了,這稻草人般的敲鐘孩子仍在興高采烈地敲著,在他眼裡歲月難道不是永�的嗎?特約撰稿 呂蓓卡 本版攝影 曾雨林(署名除外)圖片說明:"丟旗舞"頗具濃郁的意大利民族風情,漫天飛舞的彩旗令人精神振奮。; 山城蒙特普恰諾一直保持著14世紀以來的古堡原貌。; 從山上俯瞰,托斯卡納的田園盡收眼底。; "聖酒"在酒桶里需要儲藏10年以上,蒙城的酒窖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莫言曾將《酒國》中文版贈送給西維亞館長,圖為莫言簽名。 呂蓓卡 攝mini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