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能源價格改革:既要加大力度又要體恤民生
文眼元月3日,迷你倉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了《關於加快建立完善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的指導意見》。根據這份文件,2015年底要基本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制度,也就是說在不到兩年時間內,以水價改革為標誌的資源價格改革都要"動真"的了。水是生命之源,須臾不可離棄。水價改革如此,油價、電價又怎樣呢?這些生活必需品調價會帶來哪些連鎖反應?低收入者是否承受得了?雖然資源價格改革的"時間窗口"來臨,但在加大力度的同時,如何體恤民生?需要小心拿捏。——亞夫■我國自從1993年首度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以來,石油對外依存度由當年的6%一路攀升,2000年達到32%,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線,石油消費量一半要依賴進口。2012年,我國石油淨進口量達到2.8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57.8%,已成為能源消費大國。■在能源短缺的同時,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消耗和浪費仍較嚴重。2011年我國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費量卻占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業產品單位產品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10%-20%。另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動車耗油量急劇增加、機動車尾氣汙染日益嚴重。■從前年起,以階梯電價、水價為代表的資源定價機制調整拉開了新一輪改革大幕,去年在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又加大了改革力度。為了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能源性產品價格機制,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費。今年,要進一步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把握改革時機,考慮群�承受能力,在價格體制改革上邁出新的步伐。□梁達《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這意味著涉及廣大居民的水電油氣價格改革將進入市場化定價的"深水區",推進這一改革有利於體現能源的稀缺性,反映能源的真實成本,進一步增強居民的節能意識。從2012年開始,以階梯電價、水價為代表的能源定價機制調整拉開了新一輪改革大幕,2013年又對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加大了改革力度。在今後一段時期,要進一步完善能源性產品價格機制,統籌兼顧,解決好改革取向、利益協調、改革時機等重要問題,尤其要考慮群�的基本生活承受能力,建立社會救助、社會保障與物價上漲幅度掛�的機制,不因為價格上漲使低收入群體生活受到影響,在價格體制改革上邁出新的步伐。我國已成為能源消費大國隨著工業化的推進,我國逐漸成為能源消費大國,與此同時,能源生產能力也不斷提升,能源自給率保持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經濟安全。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3.2億噸標準煤,比1978年增長4.3倍,年均增長5.0%。同期,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5.6%,與能源生產增速的差距不大,能源總自給率達到90%以上。能源生產結構不斷優化,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產量在能源生產總量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12年的10.3%。據《世界能源展望2013》指出,中國將在2020年後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到2030年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石油消費國。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尤其是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這些新興經濟體將推動全球能源需求增長超過三分之一。預計2020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印度將成為最大的煤炭進口國,而美國得益于頁岩氣開發將在2035年前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預計到2035年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將比當前水平增長50%;人均能源需求增長40%,達到與歐洲相同水平,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我國自從1993年首度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以來,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由當年的6%一路攀升,2000年達到32%,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線,也就是說在2009年我國石油消費量當中的一半要依賴于進口。到了2012年,我國石油的淨進口量達到2.8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57.8%。能源價格改革的緊迫性何在1.能源短缺,人均擁有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由於多種原因,我國大多數能源性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長期低於甚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由於人口�多、能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能源環境對發展的約束越來越明顯,支撐發展的戰略性能源如淡水、耕地、鐵礦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人均佔有量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17%、67%、7%和7%,明顯偏低。2010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2.4億噸,占全球的48%;粗鋼產量達6.37億噸,占全球的45%。2.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在能源短缺的同時,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消耗和浪費仍較嚴重。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這種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2010年我國能源產出率與日本相比只及日本的1/7-1/5,2011年我國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費量卻占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業產品單位產品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10-20%。目前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浪費現象嚴重,單位GDP石油消耗和機動車每百公里油耗都明顯高于發達國家水平。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動車耗油量急劇增加、機動車尾氣汙染日益嚴重。為了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能源性產品價格機制,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費。3.能源產品價格被低估,價格體系被扭曲多年來,由於多種原因形成了能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要素市場體系不健全,已成為經濟發展呈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模式的一大症結。這種現象一方面造成石油、煤炭、天然氣、地下水等寶貴的能源被濫采濫用,斷了子孫飯;另一方面造成環境汙染,使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成了奢侈品。比如有的煤炭富集區,自恃有煤價優勢,發電便宜,大力發展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汙染且產能過剩的行業,搞到後來,天灰地陷,富了一小撥、坑了一大群,當前獲小利、將來吃大虧。能源性產品價格不合理,導致一些地方、行業、企業在發展能源型產業過程中並未充分考慮到能源節約和集約利用因素,生產方式相對粗放。以天然氣為例,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但我國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僅為5%,遠低於24%的國際平均水平;我國天然氣能源相對貧乏,剩餘可采儲量不足世界總量的2%,人均探明剩餘可采儲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左右,但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出廠價格大大低於進口天然氣到岸價格。普通居民也很難始終保持合理消費能源,鋪張浪費現象嚴重。此外,政府未對高汙染、高耗能企業或不合理消費行為適當課稅,影響了國家對環保事業的投入。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約束、環境汙染、氣候變化等一系列挑戰接踵而至。因此,無論是從擴大進口能源產品、調整能源結構的角度,還是從激勵社會資本投資勘探開發能源的角度,都要求儘快調整不合理的能源價格。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加快價格改革,理順能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通過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當前的能源價格改革加強了價格的形成機制,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改革的範圍擴大、重點mini storage出,形式更加靈活,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更加廣泛,特別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水、電、油、氣價格的持續上漲對居民消費產生了較大影響。1.能源產品價格直接拉高CPI上行能源性產品是源頭上游產品,價格改革首先會帶來能源價格水平的提高,而隨著能源性產品價格的提高,下游產品價格必然會隨之上楊,反映物價水平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也有所上升,加之水、電、燃料(包括車用和民用燃料)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所占的權重較大,會直接推高下游產品價格,其上漲水平對CPI的影響不容忽視。2.能源產品價格上漲加大了居民消費支出能源性產品價格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對居民生活帶來影響,2012年城鎮居民水電燃料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7%,比2006年增長58%,因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而帶來這方面支出增幅超出了居民消費性支出。水電油氣價格上漲不僅直接增加居民消費性支出,也增加了下游產品的成本,利潤空間也相對被擠壓,間接增加了居民負擔,如成品油價格上漲,導致各類產品運輸成本增加,影響了肉禽蛋菜果等食品經營成本的增加,提高了其市場零售價格;成品油價格上漲推動了城市公交、出租車調價措施的出台和航空飛機票價格的上漲,增加了居民交通方面的支出。2012年城鎮居民交通人均支出比上年增長16.5%。比2006年增長1.7倍。水電油氣價格的上漲也間接影響到旅遊、餐飲等行業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多商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推動居民消費價格的上漲,必將增加居民消費支出,並轉移或推遲其他領域的消費,最終影響居民正常生活。3.汽油等生活能源商品價格過高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近年來成品油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從各個方面間接地影響著居民生活,導致生產加工企業生產成本、運輸成本提高,蔬菜水果、日用品零售、服裝鞋帽價格順勢上漲。目前已有部分食用油、奶粉、日化等生產企業陸續上調了零售價格,一些旅遊、餐飲等服務企業也普漲了旅遊價格,快遞費、出租車費等漲價趨勢明顯。由於漲價直接加重居民的支出負擔,尤其對城市低保戶產生了較大影響,因此,民生領域的價格普漲值得高度關注。受到油價上漲因素影響,不少城市的"有車族"改變了出行方式,對於路程近的地方選擇坐公交、非機動車或步行,還有不少私家車車主選擇"油改氣",出行成本大幅增加,導致部分有自駕游愛好的遊客不得不"掂量著出門",不少"有車族"打算放棄自駕游,轉而選擇跟團出游。目前油價的高位運行,也對消費者的購車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些居民在選擇買車的同時會著重考慮小排量的、低油耗的車型,還有一些居民暫時取消了購車計劃。這些均對會減弱汽車對消費的拉動作用。4.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對未來市場物價的影響加大從各種潛在的影響因素看,能源產品價格將是影響今後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一是投資需求的持續增長,使煤電油運緊張狀況短期內很難得到根本性緩解,國際市場原油等初級產品價格可能仍在高位波動,能源產品和部分初級產品的價格上漲壓力仍然很大;二是成品油、電、水、天然氣、煤炭、土地等能源性和公共服務性產品價格上調的呼聲依然很高,如果調價措施出台,將直接推高居民消費價格走高;三是能源、原材料等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將逐漸傳導到下游產品,將導致部分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或降幅縮小,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能源產品的供求關係和價格變化將對今後一段時期市場物價的影響加大。進一步改革能源性產品價格的對策建議煤水電氣等能源既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又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其價格改革涉及不同方面的利益,不僅直接關係行業、企業和部門的利益,而且與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以往能源產品價格的調整中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在今後一段時期,要進一步完善能源性產品價格機制,統籌兼顧,解決好改革取向、利益協調、改革時機等重要問題,尤其要考慮群�的基本生活承受能力,在價格體制改革上邁出新的步伐。1.統籌兼顧,破解能源環境難題 下一步改革既要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也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從根本上還要靠體制機制改革。要深化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產等能源性產品價格關係,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能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如試行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就是考慮兼顧公平與效率,促進節約與環保,是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方向。與此同時,對居民基本需求範圍內的價格應合理控制,對非基本需求方面的價格,則應更多採取市場調節的手段。要繼續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通過採取這些改革舉措,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推動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2.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要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既要理順長期扭曲的價格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能源的基礎作用,也要考慮社會的承受力,特別是要兼顧困難群體的利益,這是未來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要進一步採取措施減少能源商品價格改革對低收入群體影響,充分考慮到改革的社會成本,把握時機,分步推進,同步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或補償機制,積極採取社會保障、財政補貼、價格優惠等措施,確保困難群�的實際生活水平不因改革而受到明顯影響。3.加大節能降耗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全民節能意識節約型社會建設需要節約意識的強化、節約行動的實施。加強節約宣傳,以改變當前家庭生活中與節能減排不相適應的觀念、行為方式為重點,在廣大家庭成員中大力倡導節能環保新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節約、環保的生活方式,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使節能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引導人們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做起,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道德觀,從而推動和構建節約型社會向縱深發展,走"發展與節約並重"的道路。4.積極推廣應用節能產品日常節能與節能產品的普及程度息息相關,有關部門應積極推廣節能產品在家庭中的應用,提高居民家庭節能產品普及率。包括節水用具、節能照明用具、節氣、節能家用電器和太陽能等產品的使用。同時,在新建住宅中積極推廣中水和節能保溫材料的使用。在節能產品的定價上要在合理範圍內,降低節能產品價格,保證節能產品質量,必須讓節能環保產品更加物美價廉,不能形成節能產品"節能不省錢",影響居民使用節能產品積極性。5.建立健全能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要將政策的原則性與措施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完全市場價格和政府指導價格的關係,在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行業探索建立差別價格制度。理順各種能源之間的比價關係,合理制定水、電、天然氣、成品油等能源性產品的價格,形成處理自然能源與能源性產品、可再生與不可再生能源以及土地能源、水能源、礦產能源等自然能源價格關係的機制。針對能源性產品上游價格、中游價格和終端價格的商品價格彈性,引入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根據能源性產品供需關係的空間布局和區域差別,確立能源性產品價格定位區間,並且以自主確立和執行能源性產品價格的法定企業權益,並向能源性產品消費區域輻射以形成終端消費價格。總之,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牽涉和影響面較廣。要審慎推進,按照科學合理的進程和步驟進行,要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穩定之間的關係,綜合權衡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可接受度,讓不同利益主體間分擔改革的成本、分享改革的收益,力爭使能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社會和諧的穩定器。儲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