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全國版) - (營商環境:從政府越位走向市場歸位 珠三角著力打造“寬進嚴管”、與國際接軌、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 繼商事登記改革開全國先河之後,珠三角在優化營商環境領域動作頻頻。

8月1日凌晨,儲存黎明軍登錄深圳市場監管局網站註冊成立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全流程網上商事登記"模式設立的企業。時隔1月,順德試水企業登記並聯審批改革,申請人填寫一份登記申請表,最遲在4個工作日內就可領取《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個證照,基本與香港企業"一站式"註冊流程接軌。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珠三角從"三來一補"起步,用30多年的時間締造了"世界工廠"的奇跡。如今,站在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珠三角又承擔起與港澳聯手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使命。縱觀世界知名城市群,它們之所以能聚集全球各種高端要素,並在世界上經濟版圖上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它們所具備的一流營商環境有很大關係。目前,珠三角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市場體系最完備、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不過,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級城市群",珠三角必須打造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與全球發達地區"無縫對接"。大調研目標做到綜合營商成本最低除了營商環境"硬件"優勢明顯,珠三角還致力于提高政府效率,大力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為企業家創造一個更為友好的環境對實現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世界銀行在《2013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指出。企業需要怎樣的友好環境?首先是企業發展面臨著各種基礎設施的挑戰。在招商引資階段,各地常有"路通財通"的說法,講的就是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可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30年來,珠三角已經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累積了大量的資本,營商環境建設的重心已轉移到'軟環境'上,尤需提高政府效率,大力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董志強說。這是產業梯度轉移規律的作用。隨著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內地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作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正面臨產業遷移的巨大挑戰。"騰籠"之後,如何引來"金鳳凰"?這要求珠三角提升營商"軟環境"。這也是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示之一。新加坡的生產要素成本不可謂不高,毗鄰廣東的香港要素成本也遠超珠三角各地,但它們為何依然可以吸引並聚集全球大量投資?"原因在於綜合營商成本要做到最低。"廣東寶麗雅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說。他在粵港兩地經商超過20年,熟知兩地情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唯一集團副總裁楊建偉舉了一個例子:殼牌到新加坡投資,其董事長說,過去十年,每年都有人問他同一個問題,"新加坡一點油都沒有,你去那裡幹什麼?"這位董事長的回答是,新加坡除了沒有油,其他任何一個環節都很強,綜合考慮,其成本比很多地方都低。這也是珠三角過去30多年快速發展的重要經驗。哪裡的營商環境好,哪裡就是發展高地。作為民營經濟集聚發展之地,順德806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近2萬家民營企業,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25家民營企業。無論是市場布局的需要,還是出于搶佔優勢資源的考慮,順德企業都有"異地擴張"的訴求,但企業家們打心裡不願離開順德,主要原因是當地在30多年的發展中已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培育了完善的產業鏈和相關配套,還提供了優質的政務環境,降低了營商的綜合成本。措施讓政府與市場各安其所廣東通過一系列改革"自我削權",解決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越位和缺位問題,促使其回歸提供公共服務職能從"世界工廠"邁向"世界級城市群"的關鍵時期,珠三角該如何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珠三角要向世界先進城市學習,推動城市體制改革,讓政府和市場平衡發展。美國區域規劃協會執行主席羅伯特·D·亞羅在《危機挑戰區域發展》一書中就指出,就紐約及包括珠三角在內的世界級大都市區而言,要保持其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需要成功預見並解決一系列令人生畏的難題,包括提供充足的住房、提高運輸能力、控制城市無序蔓延和工業汙染、節能減排等。要解決這些難題,首先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鄭永年說,與世界發達地區不同,珠三角城市發展以政府主導為主,它在完善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等方面確實扮演了積極有效的角色,但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政府要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要讓市場和社會發揮作用,推動法治化,建立透明化體系,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無論是單個城市還是城市群,在建設營商環境上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鄭永年說,新加坡營商環境連續多年排名世界第一,與其擁有廉潔、務實、高效和關注民生的政府密不可分。其政府機構部門少、層次少、效率高,卻有效解決了住房、醫療、教育、就業、貧富差距等民生問題。為此,以深圳、順德大部制改革作為起點,廣東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掀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自我削權"和"陽光化審批",解決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越位和缺位問題,促使其回歸提供公共服務職能。廣東率先以商事登記改革作為突破口,重塑營商環境。去年4月,作為全省首個試點,順德成為吃螃蟹者,推出以"三分離三構建"為核心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過去需要7天才能辦好的執照,如今一天就可拿到。今年2月,國家工商總局批復同意《廣東省商事登記營業執照改革方案》,從3月1日起,深圳推出改革新舉措,將原來包括營業執照在內的18種各種證照壓縮為8種,顛覆了以往"重審批輕監管"的現狀,改為"輕審批重監管"。5月2日,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開通建設工程項目聯合審批區,建設工程項目5個審批階段的辦結時限被要求壓縮至39天。陸續�動的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正成為珠三角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新選擇。探索粵港合作接軌國際規則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作為粵港澳合作三大平台,已開始探索國內營商規則與香港、國際的規則接軌要塑造有利於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有效參與國際競爭、有效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經營環境——這是專家學者對珠三角塑造新營商環境一個共同觀點。如何實現國際化?董志強認為,珠三角有毗鄰香港的地利,推動粵港貿易自由化有助于廣東更深入地參與全球化,融入國際市場競爭。因此,珠三角和香港首先要在重點領域建立合作平台並確定合作項目,比如政府積極推動和引導粵港企業在金融服務、商貿服務業、專業服務業、科技文化服務、社會公共服務方面展開合作,國家"十二五"規劃在珠三角布下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等粵港澳合作三大平台。目前,省委、省政府已將南沙、前海、橫琴列為打造現代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試點。在前海管理局投資推廣處副處長張鋒看來,前海作為全球營商環境的最佳地區之一,擁有融資渠道拓寬、差異化供地、政府優質高效服務等諸多特殊"利好",吸引了境內外各類企業搶灘,其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勢頭初顯。5月底,被視為"第二深交所"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正式開業,首批掛牌企業總數突破1200家,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場外交易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新生事物,無論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瓶頸,還是對提供投資新渠道都是有益嘗試。"其次是推動國內的營商規則與香港、迷你倉際規則的接軌。"董志強說,比如對商業合同糾紛和爭議解決、對企業的商業監管、企業和個人信用系統等,可合理借鑒國際經驗和先進做法並積極與國際接軌。9月13日,前海借鑒香港廉政公署模式,成立前海廉政監督局。前海法庭庭長卞飛介紹,前海法庭將進行"三位一體"全面創新,涵蓋管理機制、審判機制和服務機制創新,打造前海法庭的司法公信力。針對深港兩地當事人可能不熟悉對方法律,而更傾向于調解的情況,前海法庭建立"深港商事糾紛調解中心",將與香港的專業調解機構對接,對案件進行訴前調解,並設立專門平台促進對兩地法律的相互瞭解。南沙已成立了國際仲裁中心,今後在南沙可選擇香港或澳門等地的仲裁規則和商事規則,語言也可選擇英語或葡語等對商事糾紛進行仲裁。橫琴則頒佈實施全國第一個近似港澳的商業登記管理辦法。一個個新鮮事物的湧現,都是珠三角借鑒港澳經驗,創新機制體制,打造與香港趨同的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努力。不過,鄭永年也指出,從地域上看,香港很小,珠三角很大,香港之所以做得好,是學習世界發達國家的結果,因此,珠三角城市不能僅盯著香港,還應該放眼全世界。世界觀市場規則要透明便利營商監管須更加"聰明""那些營商便利度排名最高的經濟體不是那些沒有監管的經濟體,而是那些建立了有助于推動市場交往、同時不對私營部門的發展設置不必要障礙的政府。"這是《2013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的一個研究結論。從2002年開始,世界銀行和有關機構�動了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項目,該研究的一個根本前提是"規則很重要"。經濟活動,特別是私營部門的發展,受益于清晰一致的規則,這些規則確定並明晰產權,協助爭端的解決,提高經濟交往的可預見性,並保護締結合同的各方免受任意行事和違背合同之憂。"在監管繁瑣、競爭有限的地方,企業家是否成功往往取決于他認識哪些人。而在監管透明、有效、以簡單方式實施的地方,有抱負的企業家可以更容易地競爭、創新和發展。"該研究報告指出,同時,在實現有效監管和防止監管負擔過重之間保持平衡是一個挑戰。因此,項目更加關注"聰明的"營商監管,即簡化、有用、可調整、相關、透明的監管,而不一定是減少監管。像我們需要良好的規則來保證城市交通的順暢一樣,良好規則對商業的監管可以使經濟繁榮發展,使企業擴大交易網絡,但如果設計不當,那些旨在保護經濟活動、推動商業運行的法規也可能成為營商的障礙。更聰明的商業監管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研究發現,收入水平較低的經濟體進行營商便利化監管改革對應著下一年增長速度0.4個百分點提高。按照世行的研究,該研究報告所記錄的近2000項改革中,有2/3主要針對降低監管的複雜性、減少監管程序的成本。全球範圍內的改革努力集中在使開辦企業更容易、提供稅收管理效率和推動跨境貿易等方面。在過去8年中,開辦企業的程序從決策者那裡得到的重視比報告所考察的其他任何商業監管領域都多。世界各地的努力將開辦企業平均所需時間從50天減少到30天,平均成本從相當于人均收入的89%降低到31%。與之相對應,建立了高效的企業登記制度的經濟體,新企業的進入率往往更高,企業的密度也更大。該研究報告稱,企業登記的辦理速度快,意味著有更多企業可以註冊進入那些增長潛力最強的行業。特別是全球需求迅速擴大或生產技術正在變化的行業。而開辦企業的手續越便利,對那些往往不受競爭影響的行業的投資就會更多,如交通,公用事業和通訊行業。此外,更高效的商業進入監管可以提高企業生產率,改善宏觀經濟表現。大事記2009年,順德、深圳�動政府機構改革。2011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提出培育壯大社會組織,提升服務社會能力。2012年1月,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要組織開展以"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為內涵的"三打兩建"、建設幸福廣東的活動。2012年8月,省政府常務會議對《廣東省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稿)》進行了審議並原則通過。著力促進辦事準則與國際通行規則對接,著力強化民主法治,著力創新社會管理,努力形成透明高效、競爭有序、公平正義、和諧穩定、互利共贏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2012年12月5日,《廣東省"十二五"時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方案》公佈,提出到2015年,力爭成為全國行政審批項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過程最透明的先行區。專家論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城市體制創新 促營商環境優化鄭永年 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多年來,其獨立而深入的中國研究以及視角獨到的專欄文章,在海內外產生了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南方日報:您如何看待營商環境對城市發展的作用?鄭永年:發達國家往往是先有市,再有城,而中國城市的發展恰好相反,往往是先有城,再有市。因為發展中國家往往市場不發達,因此政府在城市群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沒有國家來帶動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那麼珠三角和中國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但是,經過前面30多年的建設,珠三角和中國的基礎設施等"硬件"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甚至已經過度發展,現在和未來要轉向"軟件"的建設,也就是要提升營商環境,建設法制化的規則和透明化的體系。南方日報:一個城市該如何來改善發展這些"軟件"?鄭永年:首先政府要意識到自身的作用和本身的局限性。我們打造龐大的城市群,都過分看重經濟的效率。從一般經濟學意義來講,一般都是規模越大,經濟效益越高。但對城市來說,城市是人居住的地方,不僅需要經濟,還需要各種社會生活。現在廣州等地,城市越來越大,而社會生活卻越來越差,空氣不好、交通擁堵等矛盾突出。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管得太多,什麼都管,什麼都管不好,市民一有什麼事情都要找政府,政府不僅做事特別多,而且非常頭疼。反觀發達國家,其城市基本上都是市場、社會主導的,因此在"軟件"建設跟得上發展。因此,我們不能光強調城市的擴張,而是要將城市建設與城市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如果沒有城市體制的改革,城市的"軟件"建設就沒有空間,所以最終必須回歸到政府的改革上來。如果把中國和歐美各看成一個發展類型,那麼在中國和歐美之間還有一個東亞地帶,日本和韓國都培育了龐大的城市群體,他們在"硬件"和"軟件"、政府和市場之間的平衡做得比較好,可為珠三角打造世界城市群提供借鑒。●南方日報記者 張培發 楊磊總策劃:莫高義 張東明總指揮:王垂林 姚燕永策劃執行:郭其龍 黃 偉何又華 陳邦明採寫統籌:姜玉龍圖片說明:ヾ珠三角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降低營商綜合成本。 魯力 攝; ゝ深圳一行政服務大廳牆壁上寫著"限時辦結"等字樣。 周游 攝; ゞ工商部門工作人員在指導個體商戶辦理行政審批手續。 胡國球 攝; 々順德通過商事登記改革,極大釋放了社會投資創業的熱情和潛力。 李細華 攝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