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上海自貿區,為中國改革再探路
這是整個中國經濟的試點,迷你倉而不僅僅是上海的 今夏,一個嶄新的名詞頻繁被人們提起上海自貿區。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並正式命名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自貿區;8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了自貿區籌備工作彙報。 當一些人還在詢問什麼是自貿區時,另一些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打算去上海「掃蕩」奢侈品了。上海自貿區將成為第二個香港嗎?它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對中國經濟又有什麼重要意義?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副教授薛旭,請他詳細解釋了相關問題。 上海獲得「境內關外」特殊地位 很多人奇怪,中國不是已經加入中日韓自貿區、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等組織了嗎?上海自貿區與它們有何區別呢? 實際上,英語�有兩種「自貿區」的概念:第一種是「Free Trade Area」,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通過達成某種協定或條約,取消相互之間的關稅,組成的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如中日韓自貿區;第二種是「Free Trade Zone」,指獨立劃定一個封閉性區域,該區域中的進口商品可以免征關稅,如紐約港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為後一類型,是獲得了「境內關外」地位的特殊區域,與國際慣例完全接軌。相比保稅區,其制度創新力度更大、對外開放程度更高、功能拓展更為完備、貿易投資更加便捷。 薛旭認為,自貿區是國家在當前國際貿易機制下的一種政策安排。很多國家加入WTO之後,仍然不能滿足不同類型國家之間開放貿易、降低壁壘的要求,所以在不同國家之間又形成了一些新的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區。而上海自貿區則是一個地區向全世界開放,可以理解為中國政府把上海作為一個特殊的地區,類似於香港面向整個世界開放。「香港擁有很多獨特的貿易、關稅、所得稅政策,對外資設立公司等方面有不同的運作和管理流程。世界上還有一些特殊貿易地區,甚至實行零關稅、零所得稅等優惠政策。」 此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全稱是在提醒世界,這是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而不僅僅是上海的。目前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急需新的突破。選擇在上海建立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當於30多年前選擇在深圳建立經濟特區。中央政府希望通過這一舉措,進一步對外開放,在開放中繼續探索經濟改革,以開放促改革。可以說,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將成為中國未來20年經濟發展的引擎。 對上海來說,設立自貿區的舉措也進一步確認了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經濟中心的特殊地位,必將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入駐,吸引國內外人才、資金、貨物、服務、信息等資源聚集。依託28.78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區和20.6平方公里的國際旅遊度假區,上海的國際化都市建設和文化建設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與香港類似但又不同 上海自貿區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自貿區有顯著區別嗎? 薛旭認為性質上沒有顯著區別,但每一個自貿區在總體上都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獨特的貿易安排。不同國家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經濟情況制定自貿區政策,比如,上海自貿區和香港的稅率就是不一樣的,香港對其註冊企業的所得稅稅率是16.5%,上海自貿區是15%。 很多消費者關心,上海自貿區成立後,是不是可以像香港那樣,能買到價格更低的奢侈品? 從理論上講有這種可能,但還要看政府給出自存倉政策有多大尺度。即使是香港,對進出的奢侈品也是有消費額度限制的。上海自貿區是不是也會有限制,比如每次攜帶的奢侈品價值不能超過1萬元,這種可能性是有的。所以說,消費者至少可以購買一部分便宜一些的奢侈品,但不可能完全放開。 因為一下子完全放開肯定會有問題。設立自貿區之後,大量國外廉價產品進入中國,老百姓當然願意購買更便宜的東西。如果不加限制,就會對內地一些競爭力比較弱的產品構成很大的衝擊,使中國本土自主創新、研發的商品,在起步成長階段、其競爭力還比較弱的時候,遭遇到強大的競爭。這就是全面開放經濟之後可能要付出的代價。 我們之所以在上海設立自貿區而不在全國推行,主要是需要評估一下利益和代價的比例關係,然後才能確定怎樣進一步開放。所以說上海自貿區是中央政府加強改革開放的一個嘗試。 除了便宜商品外,自貿區對百姓生活還有什麼影響?我們還可以賣掉更多中國本土商品,讓百姓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和更高收入。比如最直接的效果是,自貿區的建設如建樓房、修公路、改善基礎設施等,可為周邊地區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對企業來說,很實際的作用就是獲得相對廉價的貸款、更多進出口貿易的機會,獲得更加廉價的國際材料的供給,更加方便地瞭解國內外的信息,從而使中國企業在全球貿易和金融活動中的成本和障礙大幅度降低。 對中國經濟未來有決定性影響 有觀點認為,相比香港,上海自貿區目前比較側重金融領域而非消費領域的改革。 這是一種短期看法。上海自貿區一個非常明顯的主要特徵,是允許外商註冊、成立相關金融機構,目前這方面的開放力度比較大,所以大家認為是側重金融領域。但金融只是一種促進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的手段,如果僅僅涉及一個金融圈,也不能稱之為獨立的自貿區。我相信建成自貿區之後,其他領域政策會相應跟上,形成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改革體系,不太可能只在金融方面做一些有限的嘗試。 自貿區內實行的人民幣自由兌換等制度有何創新意義? 薛旭認為人民幣自由兌換這一點很重要。過去中國企業必須把產品出口的外匯直接賣給中國人民銀行,再由人民銀行把相應的人民幣轉給企業。現在設立外資銀行之後,大量的進出口企業可以把外匯直接放在外資銀行或中國銀行�,以美元的形式長期存在。 匯率方面可能會有一些自由波動,但畢竟自貿區的外匯兌換量跟整個國家的兌換量相比有很大差距,匯率總體上還是由全球經濟與中國的關係來決定,中國產品出口得多,人民幣在全球市場就會升值,產品出口得少或國內通貨膨脹率比較高,人民幣就會貶值。 對中國經濟來說,自貿區的直接影響有哪些? 首先,自貿區會進一步吸引外資,加大外資對中國的投資力度,在多個領域對中國經濟起到推動作用。其次,自貿區使貿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可以促進中國產品的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第三,使百姓受益。 從長遠看,設立上海自貿區的嘗試具有怎樣的意義?最大的意義是為中國更大規模地對外開放做一個探索。改革開放到今天,碰到一些新問題,尤其是在經濟轉型方面。這些問題能不能通過進一步對外開放得到解決,是有爭議的。通過自貿區的試點,我們將可以看到,到底多大程度的開放對中國經濟最有利。 總之,上海自貿區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有借鑒價值,甚至有決定性影響。成功了我們可以更開放一點,不太成功我們就收回來,這和早期開放深圳是一致的,都是先探索一下深淺,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辦。(呂彥儒 毛予菲╱文)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