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江門版

南都訊 見習記者熊曉豔 錯綜複雜的江門老城區地下管線,自存倉有望2016年前摸清並進入專門的數據庫進行管理,有需求的管線單位及相關單位可在施工時進行查閱。據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二期地下管線普查工作有望明年年底完工,靠該普查結果完善後的信息網絡則有望于2015年向管線權屬單位和相關部門免費開放。老城區地下管線資料難尋作為城市"血管"和"神經"的地下管線,包含了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有線電視、人防等城市重要基礎設施。這一管線情況不明,常常導致施工單位在挖掘過程中帶來安全隱患。據江門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的市區尤其是老城區範圍的地下管線缺乏相關統計資料。這些管線最早的報備資料僅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而且當時排水、供電、通信等部門各自為政,並未實現信息資源互通,"很多單位施工時,因缺乏地下管線的詳細資料而導致挖掘中破壞了其他管道,尤其是隨著江門煤氣管道越來越多的鋪設,如果不對這些管線進行瞭解和控制,就很容易產生安全問題。"2011年7月,市城鄉規劃局正式�動地下綜合管線普查工作,並于2012年完成首期普查。信息專網將免費開迷你倉根據第一期的普查結果,目前市城鄉規劃局已與相關部門和管線單位建立三維地下管線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專網。該網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負責運營,將保持系統的動態更新和管理。今年9月,市城鄉規劃局�動了第二期地下管線普查工程。此次地下管網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由市政府投資1500萬,新會區政府投資300萬。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按照現行規劃,未來將建立的地下管線信息專網將為所有有需求的管線權屬單位和相關部門提供免費信息服務。此外,雖然普查工作原計劃于2016年結束,但據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截至10月底已完成1500公里地下管線普查,整體工作有望在明年年底全部完成,比預計工期提早2年。[細節]數據差距控制在10厘米內首次普查以蓬江區、江海區為主,普查的管線長度約3600公里,涉及管線權屬單位10多家。第二次普查包括新會區、荷塘、杜阮、禮樂等區域,基本實現主城區562平方公里全覆蓋。普查範圍內的各種城市綜合管線的位置、埋深、走向、材質、年代和權屬單位等情況,將被一一採集並錄入已有的信息系統中。據瞭解,深度1米範圍內的,普查勘測的數據差距將控制在10厘米內。mini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