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重拾漢字書寫傳統
漢字書寫成為今年內地的一個熱門話題,迷你倉而且還愈來愈熱。先是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從今春開學始,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民眾普遍叫好。七月,河南衛視《漢字英雄》首播,由馬東擔綱主持,于丹、高曉松、張頤武擔任評委,以聽寫成語字詞形式,小選手突圍漢字十三宮,收視普熱全國。該節目僅限暑假,寒假還將繼續。八月,《漢字聽寫大會》在中央電視台亮相,同樣是以聽寫字詞的形式讓各地學生代表參賽,節目也創下超高的收視率,其內容再次引起熱議。兩個電視台的漢字聽寫類節目居然成為「黑馬」,使之「娛樂突圍」。許多家庭寧可不看娛樂選秀之類節目,家長和孩子共同觀看漢字聽寫,而且與節目互動,自己也聽寫。該節目受到觀眾的高度關注,是因為它撩撥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經。漢字是中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命脈。它讓觀眾開始正視「提筆忘字」的「現代病」,在鍵盤打字當道的今天,重拾漢字書寫傳統顯得難能可貴。漢字與西方文字大不相同,也不同於東方其他民族文字,手寫是基礎。漢字中蘊藏�豐富的中華文化與藝術,手書漢字是傳承漢字文化極具生命力的方式。漢字專家王寧教授認為:「漢字有這麼一個特點,你光看對它沒有親和力,只有自己寫才有親和力。有的時候你不寫,那個字和你隔十萬八千里,你一寫它就到你身邊來了。」平時不用手寫字或少用手寫字,就會「提筆忘字」。此外,多用手寫字,對健康也有很大好處,有研究者認為,書法家多長壽就與此有關。進入新世紀以來,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提筆忘字」self storage趨嚴重,究其原因多怪罪「換筆潮」即電腦、手機植字的普及。對此我們應辯證地看問題,依靠先進技術提高植字效率,這是現代社會應有之義;問題在於我們沒有正確處理好手寫漢字與電腦「書寫」之間的互利關係,偏廢了手寫這一基礎與傳統,對文化帶來一定衝擊。對此,除了對漢字手寫重要性提高認識外,還應採取多種政策措施確保漢字手寫傳統,如規定中小學生的作文必須用手寫;用人單位在錄用文職人員時應進行漢字書寫水平的測試;報刊對手寫稿應予鼓勵,等等。筆者由此想到寫作人的「爬格子」│即在方格稿紙上書寫。儘管當下用電腦寫作的越來越多(尤其是青年),但仍有相當多的作家、學者仍堅持用手寫。著名的如余秋雨,有媒體報道說他堅持不用電腦、不上網。筆者以前曾收到過他主動託我市文聯領導轉交的一封信,確是親筆用手直寫,一手好字,吸人眼球;說他不用電腦,我堅信不疑。如今各大報刊收到的文字稿,除了傳統的「爬格子」的手寫稿外,更多的是用E-mail傳去的電腦稿及電腦打印稿。E-mail稿的好處是快、編輯組版方便,不必再另行植字;手寫稿與之相比顯得「落後」,採用起來增加麻煩。因此曾有人對我說,如今報刊已不歡迎手寫稿,收到後即丟入字紙簍。但我不信,因我一直用「爬格子」郵寄投稿,只要稿件內容適合,對方都照常刊用,無論是中央級地方級及港澳台報刊都如此。他們在緊跟現代先進科技的同時,仍不忘漢字書寫傳統,並使兩者有機結合。他們繼續接受手寫稿,不僅鼓勵手寫者繼承漢字書寫傳統,更是在接通歷史之根,傳承文明之脈,令人欽敬。迷利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