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增添見聞收穫豐 八仙嶺教育徑

行山郊遊畢竟是賞心樂事,迷你倉於旅途中多認識周邊自然、人文事物,增添見聞收穫豐富,遊走自然教育徑更是好選擇。東北區的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你曾涉足嗎?文、圖:陳溢晃大美督 名山下靚景區  八仙嶺這名山,在香港行山界中名字響噹噹,喜愛登山臨水者無不曾登遊,十七年前八仙嶺學生山難事件,其地名更廣為人知。目前炎夏季節,登遊八仙嶺有一定難度,畢竟是五百米以上高山,然而在八仙嶺仙姑峰東部山腰,有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串走於海拔二百至三百米之間,沿途由西至東盡覽船灣一帶景色,且步道完整,四公里路程正好是夏日短�精選。  大埔墟港鐵站出閘,巴士總站有車直通大美督,抵達大美督總站,背海向山邊走向大尾篤村,由汀角路東行經八仙湖入斜坡公路,到頂即為牛坳。此處右接新娘潭道;左往船灣遊客中心,遊者記得參觀這迷你遊客中心,小室中充分展示東北一帶自然資源,亦可免費索取單張,助你進一步了解這區域鄉村及自然環境,是即日遊程第一課。遊客中心後方有洗手間可借用,一旦踏上教育徑,可要走盡(約花兩小時)才有洗手間。  離開自然教育中心出接原路牛坳處,於新娘潭路左路經漁護署辦公室接上往引水道(即貼近八仙嶺)公路上行片刻,即見路右有「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牌坊立於引水道橋,捨公路右跨橋進入教育徑,橋口為教育徑首站,此站提示引水渠道設計,那梯級形引水道中有短牆裝置,作用是減低水流速度,以及阻隔雜物流入水塘。自然教育徑 生態簡史分段介紹  首站後山徑步步高升,遊者別急行,要以散步式步伐,穩步上行自然呼吸,最重要行得來條氣平順;次站顯示生態演替,即山坡植物受山火洗禮重生留下疤痕,那過程即為生態演替;第三站稍停腳步,回望大美督一帶魚塘及船灣海景,單車來往頻密是此區特色,魚塘多了垂釣者;第四站觀察山泥傾瀉現象,留意植物重生;第五站林木展示為防火林帶,注意林木品種;隨後的第六、七站介紹植物品種,如油柑子、楓香及大沙葉等;第八站回望整個船灣淡水湖及其設施,指認橫嶺山坡下昔日六鄉位置,那文件倉村民都被遷往大埔墟,成六鄉新村;第十二站指出船灣湖為古代珍珠海�,史書稱「媚珠池」者正在這船灣海中;第十三、十七及十八站分別介紹植物如鐵芒箕、竹類、崗松及栲樹等,其餘各站介紹地質、農業等,均令遊者大開眼界。在各站停留片刻,既可吸收各項資訊,更暫時忘卻登山疲勞,真一舉多得,遊走自然教育徑,確有別於一般行山旅程。新娘潭古道 昔日梯田遺址  步程下轉到第二十站時路轉直下,其間左入山腰徑通橫山腳村出鹿頸,是為橫七古道,望東直下遠方山嶺為烏蛟騰村後吊燈籠,下行至溪澗處為橫涌石澗「寒獺游河」(古墳風水名),路段附近山坡古墓頗多,著名者有陳姓(橫山腳上下村),古墓碑高六呎,多為清朝所建,百多年前這一帶零星山村,有如此規模墓築實不簡單,也可想像古人對先祖敬重程度,雖地處偏隅,亦承接華夏宗族禮制源遠流長,美德也。  跨橫涌石澗接回教育徑東出,片刻岔路處可見指示路牌,左往鹿頸,直下為新娘潭古道,取道直下,古道石磴時斷時續,路兩旁見梯田遺址,可想像昔日村民開墾之艱辛。然務農牧牛生涯一般安穩,兩餐溫飽應無憂慮,自工商社會擴展入鄉鎮百物騰貴,農耕生涯大受影響,致使許多農戶流遷城鎮或到海外謀生,令新界許多鄉村農務式微,甚或淪為廢村。近五十年來,筆者遊走新界所見所經,上述情況尤多,不勝欷歔。筆者亦是農村出生,雖然少年時期出城市求學,對農村生活仍極之嚮往,主要認為鄉風淳樸自然,即目前都市人所稱簡樸生活。人與人之間真誠相處,那才是應有的世界。  教育徑尾站到新娘潭路,下達公路相對涼亭前,另有路口轉入新娘潭自然教育徑,那將是另一段旅程。涼亭處依公路西下片刻,可抵達巴士總站乘車出大埔墟(假日行走)。Info 遊八仙嶺資料及路�圖交通去程:大埔墟乘75K巴士往大美督。回程:新娘潭乘275R巴士(假日路�)出大埔墟。注意事項全程約三小時,易行。陳溢晃資深旅行家,行山遠足經驗逾四十年,遊遍本地大山小徑,一直致力推廣旅行活動,現為《旅行家》總編輯及旅行隊總領隊。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